14
A+ 大王翠麗,現任阿里河森工公司林木種苗中心副主任,從事營林事業30余年,先后擔任內業員、種苗技術員、西伯利亞紅松技術員、森經處技術股股長等職,在西伯利亞紅松引種、林業科技研發推廣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曾榮獲公司勞動模范、林區第二十屆勞動模范、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林業青年科技獎、自治區第六屆“北疆工匠”等榮譽稱號。
西伯利亞紅松材果兼優,具有極強的抗寒性。引種西伯利亞紅松對豐富我國寒溫性森林樹種組成、提高森林品質、改善生態環境、豐富物種組成具有重要意義。王翠麗接任西伯利亞紅松技術員后,大膽改變嫁接綁扎方式,采用剪砧方式,創造了嫁接當年成活率高達99%的歷史紀錄,接穗當年生長量提高了2倍,突破了多年來成活率低的瓶頸。
2006年,林區從俄羅斯引進1萬多株西伯利亞紅松接穗。為更多保留優良基因,王翠麗果斷決定采取形成層對形成層新的嫁接方法,現場為工作人員講解、指導,保證了細小接穗的成活率,經統計嫁接8000余株,當年嫁接成活率達88.2%,創造了外引接穗嫁接數量最多、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接穗利用率最大的紀錄。
在西伯利亞紅松引種過程中,王翠麗膽大心細、勇于創新,總結出許多寶貴經驗。她采取人工授粉方式,提高西伯利亞紅松坐果率;培育出阿里河種源的西伯利亞紅松苗木,證明了西伯利亞紅松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完全能夠完成子代繁育,使引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利用高枝多頭嫁接方法縮短采穗時間,提高采穗量,成為快速營建采穗圃關鍵技術;利用自然低溫處理西伯利亞紅松種子,探索出適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西伯利亞紅松催芽技術;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參與完成西伯利亞紅松優良種質資源引進項目,爭取國家科技推廣項目資金170萬元,營建種源實驗林200余畝,培育嫁接苗7萬余株,營造西伯利亞紅松科技示范林1萬余畝,為阿里河森工公司成功建設全國唯一的西伯利亞紅松良種繁育基地奠定了基礎。
2011年,王翠麗攻克了花楸育種難題,培育出4000余株花楸苗,成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花楸人工育苗第一人;2012年,她帶領技術員開展13種容器苗輕基質配方試驗,確定了最佳輕基質配方,解決容器苗上山運輸困難問題,創造了高效率、低成本、資源環保的育苗模式;2014年,她和同事們一起鉆研野生榛子的馴化繁育造林技術,成功培育出近200萬株榛子苗,總結出平榛根蘗移植和實生苗造林的技術規程,營造榛子經濟林2萬余畝,助推產業轉型發展;2016年,她接管大棚藍莓培育工作,通過精細管理,使新定植大棚苗木在結實、結果枝、基生枝培育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如今,王翠麗已是西伯利亞紅松培育專家,先后取得7項自治區科技成果,完成7項中央財政科技推廣示范項目,在東北林業大學學報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
(森工集團工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