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馬莉
進入春防期以來,庫都爾森工公司落實落細人防、物防、技防各項措施,提升森林火災防控能力,為42萬公頃的森林資源筑牢安全屏障。
隊列訓練、體能測試、防滅火機具使用、現場模擬撲火……在該公司應急事務中心訓練場上,副主任于翔正耐心地為新入職撲火隊員做示范。
該公司采取“師帶徒、傳幫帶”培養模式,對新招聘的撲火隊員進行輔導,并根據撲火需要制定科學詳細的訓練計劃,設置隊列訓練、負重跑步、俯臥撐、防滅火機具實際操作等科目訓練,通過系統、科學的體能訓練與專業知識培訓,隊員們的業務知識、技戰術水平和實戰能力迅速提升。
“通過森林撲火實戰訓練,隊伍的行軍速度有了極大提高。”于翔介紹說,在森林撲火實戰中,行軍速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不僅關乎撲火隊員能否迅速抵達火場,還直接影響后續撲救效率和安全性。
為提高行軍速度,該公司應急事務中心“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經過反復試驗和摸索,最終通過縮短風力滅火機風筒長度、改進割灌機刀頭設計等方式,優化行軍裝備,減輕隊員體力消耗,提高裝備使用合理性,使實戰行軍演練速度由40分鐘/5公里降至32.6分鐘/5公里,該技術獲得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質量管理小組三等質量科技成果獎。
據了解,該“勞模創新工作室”共有14名成員,主要圍繞防火瞭望定位、防撲火機具設備改造等方面開展技術創新。截至目前,共研究推廣森林防滅火應急浮橋、森林防火電子地圖、利用GPS軟件實現火情瞭望準確定位、瞭望定位儀使用與改造、防火機具運輸車技術改造等10項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于森林防滅火工作。
風力滅火機、高壓水泵、二號工具、宿營裝備……走進公司防火裝備庫,各類滅火機具配備齊全。裝備庫旁,防火運兵車始終嚴陣以待。
該公司對森防車輛、機具、通信設備進行全面檢修,及時補全、維修和更換欠缺、損壞的器材裝備,保證給養、油料及藥品等戰備物資,確保車輛正常、裝備精良、器材完好、物資齊備。
“今天入山人員比較多,沒有人使用明火,繼續觀察。”在森林防火指揮中心,森林防火預警指揮平臺上顯示著熱成像無人機巡護時傳回的實時畫面。應急事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熱成像無人機能夠及時發現監控區域內的火點和冒煙點,縮短森林防火巡查時間,并最大限度地保證人員安全。
該公司升級森林防火預警監測系統,利用視頻監控技術結合智能化的煙火識別及熱成像技術,對庫都爾林區森林資源進行監測,不僅可以實時監看和記錄森林資源情況,還能自動完成對森林資源的火災監測和報警,使得森林防火由傳統的人工監測轉變為機器自動監測。
與此同時,該公司在進入庫都爾林區的公路口安裝智能卡口監控系統,實時監控車輛人員進入林區情況,并進行語音宣傳;在防火重點區域安裝紅外線熱成像火源監測點,實時監測火源;安裝氣象火險因子監測設備,能夠實時探測風速、濕度,準確預測當地火險等級。
“我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模式,加強技術防控,為森林防滅火提供了‘千里眼、順風耳’,精準掌控森林防火點位,保證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應急事務中心負責人告訴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