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智能“網”阻擊森林鼠害———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以陷阱法防治及智能監測實用技術為守護林區注入創新動力

包文君
2025-06-04
2328

■本報記者 李鵬飛

在東北“三省一區”國有企業“星火”創新創意大賽中,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團隊研發的《造林地森林害鼠豎網———陷阱法防治及智能監測實用技術創新》項目獲得內蒙古賽區優秀獎,該項目以其環保、高效、智能的特性,為守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注入了創新動力。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面積達8.37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78.39%,這里不僅是東北、內蒙古地區的生態“調節器”,更是構筑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支撐。其廣袤的森林資源,良好的生態系統,維系著呼倫貝爾草原和東北糧倉的生態安全,是國家重要的碳匯基地和木材儲備庫。

然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地處高寒地區,樹種相對單一,一旦遭受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森林自然或人工促進恢復都很困難。近年來,以棕背鼾、紅背鼾、莫氏田鼠等為主的森林害鼠持續肆虐,每年發生森林鼠害面積約50萬畝。它們冬季啃食樹干基部造成樹木環剝致死;春季刨食珍貴松樹種子,嚴重威脅森林更新與造林成果。

面對持續升級的生態警報,森工集團因地制宜,以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以技術為引擎,綜合運用生物、物理、化學、生態控制等多種技術措施防治森林鼠害,大力提倡和推廣以生物防治技術為基礎的無公害防治技術,逐步構建起立體防治網絡。不斷加強營造有利于鼠類天敵存活、棲息的環境條件,實施封山育林措施,保護鷹、隼、蛇、狐貍、黃鼬等鼠類天敵,增加天敵數量,對森林鼠害的發生起到控制作用。

隨著林區新造林地面積日益增加,森林鼠害危害日益突顯,導致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受到極大影響,生態安全面對嚴峻挑戰。針對這一問題,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團隊積極探索新路徑、開拓新方法,巧妙結合物理防治與智能監測,研發出“豎網———陷阱法+智能監測”的創新體系,精準利用森林害鼠夜間覓食的自然習性布下“天羅地網”。

物理防治巧設伏。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團隊在地下精心埋設陷阱,陷阱上方安裝特制捕鼠豎網,形成一道阻截害鼠的物理屏障。害鼠在夜間活動覓食時,極易墜入陷阱或被豎網捕獲,從而有效控制其種群密度,直接減少危害。

智能監測顯神通。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團隊深知技術的“智慧”之處在于無縫集成的監測系統。他們在陷阱內壁上方安裝的微型針孔攝像機,如同“隱形哨兵”,持續記錄跌入陷阱的害鼠種類、數量及活動狀態,為精準評估害鼠密度和防治效果提供第一手可視化數據。而在捕鼠網另一側適度高度架設的遠紅外相機,則如同“高空瞭望塔”,全天候監測害鼠在網外活動及危害林木的實況,形成立體監控網絡。

智防融合護林海。森林病蟲害防治(種子)總站通過智能技術與物理防治手段深度融合,實現了“防治與監測同步進行”。相較于傳統方法,大幅降低了人工巡查成本,顯著提升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時效性。項目全程摒棄化學藥劑,不僅保護了鷹、隼、蛇、狐貍等鼠類天敵,維護了森林生物鏈的完整,更杜絕了生態環境污染,真正踐行了綠色、可持續的生態防控理念。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造林地森林害鼠豎網———陷阱法防治及智能監測實用技術創新”項目樹起了守護生態的科技屏障。這項融合了物理智慧與數字科技的創新實踐,不僅是一場針對森林鼠害的精準阻擊戰,更是以科技之力筑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篇章的創新答卷。在茫茫林海中,科技創新正以其強大的硬核力量,守護著林區每一抹綠色。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