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以“四網”固防線護興安萬頃綠———內蒙古森工集團春季森林防滅火工作綜述

包文君
2025-06-17
2981

■本報見習記者 婁文鋒 通訊員 沈立婷 杜鳳明 周忠成

從料峭早春至柔暖初夏,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沐雨萌新,潤澤間綠意漸濃。

進入春防期以來,內蒙古森工集團高度重視森林防滅火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春防期間僅發生1起雷擊森林火災,由于準備充分、應對及時,在較短時間內成功處置,實現“當日火當日滅”,最大限度守護森林資源安全。

壓實責任織密“督查網”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內蒙古森工集團嚴格按照國家、自治區統一部署,超前準備、周密部署,在“新嚴細、專精早”上下功夫,強弱項、補短板、控風險、提能力,多次召開森林防火調度、部署、推進會,專題研究森林防滅火工作。

內蒙古森工集團層層壓實責任,制定防火督查方案及50條任務臺賬,實行集團總部、森工公司、林場三級負責人包片蹲點督查和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執紀機制,派出8個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持續在各地開展督導檢查,為全面推進全國森林防滅火示范區建設,全力守護林區員工群眾生命財產和森林生態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森林防火重于泰山。面對嚴峻的森林防滅火形勢,內蒙古森工集團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把“防”擺在第一位,把“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貫穿始終,加強協同配合,充實防滅火隊伍,增強風險意識,全方位做好防滅火應急處置準備工作;樹牢底線思維,堅決抓好抓實安全生產各項重點工作,深入細致地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切實將遏制事故的關口前移到管控重大安全風險上;強化責任落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

未雨綢繆加固“保障網”

“吉文森工公司森防指您好,滿歸森工公司駐吉文森工公司靠前駐防一行20人已全部到位,請指示……”

4月20日,伴隨著這聲堅定有力的報告,滿歸森工公司一支由20人組成的精銳隊伍,正式入駐吉文森工公司吉庫林場。與此同時,另一支隊伍也順利入駐畢拉河林業公司北大河林場,由此拉開了為期40天的“北兵南調”春季森林防火靠前駐防工作的大幕。

“此次靠前駐防行動,公司選派的隊員都是經驗豐富的撲火隊員、技術骨干和應急保障人員,積累了大量應對復雜火情的實戰經驗。”滿歸森工公司應急事務中心主任王玉明說。

“除了日常巡護監測,我們每天都要進行體能訓練和設備檢修,不斷提升身體素質和設備使用、檢修能力。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防火宣傳,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防火知識講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相關知識。”滿歸森工公司應急事務中心第一中隊隊長張洪濤對記者說道。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今年以來,內蒙古森工集團落實撲救總兵力10180人,撲火工器具及個人防護裝備11.2萬臺套、各種車輛機械2090臺(其中大型設備441臺),在年度預算中安排6000萬元,用于防滅火人員伙食補助、靠前駐防費用、撲火費用、撲火儲備金、設施設備購置及維修,做到物資充足、保障有力;繼續實施靠前駐防、南北移防措施,春季向林農牧交錯、社情復雜的東南部地區靠前駐防1450人,夏季向林區北部靠前駐防1064人、大型設備56臺,統籌在根河、滿歸航站和烏瑪零公里、溫庫圖臨時機降點部署飛機,派出集團前指,做到指揮、力量、裝備“三靠前”,全面提高對森林火災的防控能力。

融合創新打造“智慧網”

“切換到12號隊員視角觀察現場,并智能測算源江靠前駐防演練區‘過火’面積。”

“全面部署完畢,數據已回傳。”

“系統智能測算完畢,與實地測量數據誤差極小。”

…………

指揮中心指令精準下達,各環節緊密配合。

5月22日,甘河森工公司“數智防火”小組正與數十公里外的靠前駐防隊伍開展著常態化防火綜合演練。

據了解,甘河森工公司依托內蒙古森工集團“智慧林業”平臺,通過不斷整合檢查站、瞭望塔、移動記錄儀、無人機的監測數據,創新提出“平臺融合方案”,將視頻監控與地理信息系統聯動,積極為指揮決策提供精準“數字地圖”,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可視化監測網絡,推動森林防滅火工作向“數智化”邁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內蒙古森工集團實事求是地謀劃了一批森林防滅火能力提升項目,對自治區發改委已批復總投資9.71億元的應急道路、大型設備、畢拉河航站等三個項目科學編制初步設計,并儲備靠前營房、瞭望補盲、信息通信、航空護林等項目,確保“三年補短板,兩年抓提升,五年打造新模式”。同時,加快推進“智慧林業、數字森工”系統及森林防滅火信息化指揮平臺建設,建立多源、多要素融合的全景電子底圖,構建“縱向貫通、橫向互聯、實時感知、精確指揮”的一體化平臺,力爭實現森林防滅火調度指揮智能化、實時化、可視化。

嚴陣以待編織“防火網”

“報告!各撲火隊已完成人員裝備清點,隨時可投入火情處置!”隨著鏗鏘有力的報告聲響起,莫爾道嘎森工公司應急事務中心的森林防滅火實戰演練正式拉開帷幕。進入春防期以來,這般緊張有序的訓練場景在公司已成為常態。

“我們始終堅持‘以訓促戰、訓戰結合’的原則,制定了科學詳實的訓練計劃。”公司應急事務中心黨委書記趙坤在演練間隙介紹道。訓練結束后,隊員們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復盤總結,持續優化“1325”戰術戰法,不僅提高了快撲隊員對以水滅火機具的實操能力,還強化了隊伍的組織指揮、協同配合以及應急處置能力。

為更好地打贏防火攻堅戰,今年,莫爾道嘎森工公司以水滅火中隊進一步升級裝備體系,全面檢修補充機具設備,新增改裝設備車2臺以提升機動作戰效率;創新研發特種水槍槍頭,其中尖錐形設計可精準插入林下腐殖層,將水流轉化為水網覆蓋地下火源,針對樹冠火的特種槍頭則能大面積覆蓋樹冠頂部,實現對地下火、樹冠火的專業化處置;融合水系圖與奧維系統,繪制水系作戰圖并嵌入奧維地圖指揮系統,構建立體化水源搜尋網絡,精準規劃水帶敷設路線,大幅提升找水輸水效率。

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內蒙古森工集團圍繞精準預報、精準預警、精準處置,修訂完善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建立扁平化指揮體系,梳理并規范撲火流程,針對偃松林、林草結合部、石塘林、邊境等重點區域特點,制定應急處置“單行本”,綜合運用6種戰法和18種戰術精準應對。290座瞭望塔、866名瞭望人員全天候值守,衛星遙感熱點、氣象雷電測報、飛機空中巡護、地面巡邏與遠程視頻監控交叉互補,密切監視火情。綜合考量反應速度、作戰半徑和力量互補,將林區23個單位劃分為6個戰區,戰區內人員隊伍、裝備調用、物資保障全部聯動聯用,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立即響應、就近撲救,確保有火當日滅。

綠色是內蒙古大興安嶺的底色,保護生態是務林人的責任與使命。內蒙古森工集團以“四張網”構建現代化防滅火體系,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內蒙古森工力量。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