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訊(記者 趙興祖)8月20日,第五屆內蒙古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創新聯合體(森工集團)、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技術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內蒙古森工集團舉行。
本次技術服務活動由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國家林草局森林雷擊火防控應急科技項目組、國家林草局大興安嶺汗馬森林火災防控國家長期科研基地、內蒙古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創新聯合體(森工集團)聯合發起,旨在通過深化科技賦能,推動遙感監測、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機集群等技術在火情預警、態勢研判、火災撲救等方面的應用,實現森林草原火災的“打早、打小、打了”;強化協同創新,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實戰能力,通過裝備測試、戰術研討等交流活動,優化戰術戰法,鍛造一支科技化、專業化的森林防滅火鐵軍。
此次活動為期5天,參加本次服務活動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分別作了題為《森林雷擊火預警監測新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森林雷擊火風險預報和探測預警技術與系統》《邊境森林草原火災發生規律和防控對策》《中俄中蒙邊境火災防控辦法分析》等主旨報告;發布了《雷擊火監測攔截系統》《森林火災防控無人機融載車研發》《森林防火可視化通信指揮系統》研發專項成果。同時,現場觀看了內蒙古森工集團森林火災防控成果及聯盟部分企業新技術裝備展示。
活動期間,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還將深入莫爾道嘎、北部原始林區,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舉辦聯盟換屆增補會議;舉行《AI助力森林防火》《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避雷設施與雷暴及雷擊火點關系研究》《燃而無焰:雷擊誘發下陰燃林火的動力學與防治機理探討》等學術服務專題報告;開展額爾古納河界河段的跨境火天然阻隔、“雷擊—可燃物—地形—氣候—管理”五維耦合現場研討,并進行無人機協同滅火專項測試和裝備野外測試。
據了解,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成立于2019年,6年來,聯盟始終秉持“自愿、創新、合作、發展”的聯盟宗旨,以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為主題,緊盯世界森林草原雷擊火防控技術短板弱項和森林草原防滅火理論前沿,抓住最急需、最緊迫的問題開展產學研用攻關,取得了一定成果。自成立以來,聯盟共舉辦“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技術交流活動4次;與根河、莫爾道嘎森工公司,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森工集團應急事務部、科技部等進行交流活動28次;組織相關國家及省級項目申報、啟動及驗收活動6次,共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獲批各類科研項目37項,授權發明專利及標準制定等11項;聯盟成員單位已擴展到49家,覆蓋了17個省(區、市),形成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共同體,為做好新時代森林和草原防滅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