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防火隊員是戰士,那么他們手中的滅火工具就是武器。4月初的一天,記者走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圖里河林業局防火辦賈會嶺創新工作室,桌子上的兩個新式撲火“武器”吸引人的眼球。
“這是我們研發的兩項新成果——背負式火場清理器和長柄風力滅火器。”圖里河防火辦主任賈會嶺笑著說。
說起新發明,賈會嶺繪聲繪色地介紹開了:“明火撲滅后,在清理、看守火場時,極易出現死灰復燃,導致工作難度的增加。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們利用有限的工具,經過反復的制圖設計、實際制作和現場模擬,將傳統工具加以改進、組合,利用原有的動力輸出成功改造出了火場清理器。”
他又拿起長柄風力滅火器說:“為提高撲火隊員的火場安全程度,我們對風力滅火機進行了相關技術改造。通過增加隊員身體、機具與火頭的距離,以減少被火星燙傷、被火頭燒傷的問題。”
據了解,賈會嶺創新工作室于2013年9月份成立,下設創新小組1個,成員8人。工作室創建以來,技術人員積極進行技術攻關,新式撲火工具應運而生,提高了火場撲救、清理工作效率,這些新研制的撲火設備已經通過有關部門申請專利。目前,能給手機、電臺等充電的背負式發電機,改造北極星山地車等是他們在撲火工具改造上的新方向。
圖里河林業局為加強森林防火建設,充分利用國家批復的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一期、二期項目資金,購置設施設備,改建物資儲備庫、車庫,并把原有的模擬超短波中繼臺更換成數字與模擬兼容的超短波中繼臺,擴大超短波通信覆蓋面,減少了盲區死角。他們還多次演練,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和設施設備,迅速組建火場應急通信網絡,利用北斗用戶機或GPS勾畫火場態勢圖、掌握撲火隊伍布兵情況,及時回傳上報撲火指揮部,同時根據火場風力、風向、濕度等數據,進行火場發展推演,確保能夠做到提前防范,切實提高科學指揮能力和撲火效率。(記者 ●米何妙子 通訊員 ●趙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