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論貫徹落實年度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林區改革發展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連著幸福。在2016年度工作會議上,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書記、總經理、局長張曉兵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在重點國有林區中“建設民生發展首善區”的總體目標,并圍繞補齊短板、普惠民生對今年民生改善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安排部署。這是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森工集團(林管局)全面建成小康林區的信心和決心,更是對林區廣大干部職工做出的鄭重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生無疑是關鍵要素,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發展導向,緊緊抓住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集中攻堅,著力補齊農村牧區林區發展的短板。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莊嚴承諾:“不讓一戶老百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掉隊。”
作為地處邊疆的國有林區,職工居民收入低下、林區民生和社會基礎設施發展落后,無疑是林區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如果不把這塊短板補上,林區就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掉隊。那么,這塊短板怎么補齊?2016年度工作會議的決策擲地有聲:緊盯短板,精準發力,多方合力。
補齊短板、普惠民生,就要緊盯短板,精準發力。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民生改善關系職工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找準著力點、精準發力點才能更好地回應職工群眾的關切。“十個全覆蓋”工程是自治區成立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為林區改善公路、給水、城鎮建設等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和享受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公共服務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林區的社會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也納入了各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當前,擺在林區各級干部職工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把補齊民生短板的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加快林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力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抓實抓好棚改工程,統籌提高職工的政策性收入,扶持引導職工發展林下經濟和家庭經濟,多渠道增加職工的經營性收入……緊盯這些重點,才能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補齊短板、普惠民生,就要多方合力,共建共享。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林區民生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困難,一方面,林區改革涉及多方利益關系,需要與上級、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職工群眾對民生期待水漲船高,增加了民生改善的難度。越是錯綜復雜,越要迎難而上,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貫徹改革始終。《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均提出要強化政府的保障功能,加強對國有林區改革的財政支持和金融支持等。王君書記還對林區改革專門做出批示,森工集團(林管局)與呼倫貝爾市、興安盟兩盟市一起配合推動改革,林改小組辦公室、各專項組加強指導、出謀劃策。對于林區來講,一定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吃透上情、了解下情,善于溝通協調,提升與上級、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話的能力,爭取各級政策重點投入傾斜,凝聚改善民生的合力。
共享不是坐享,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一切美好都需要辛勤勞動來創造。為了群眾、服務群眾,還要發動和依靠群眾。改革發展必須依靠廣大職工群眾,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參與改革、創業發展,形成人人盡力、人人貢獻、人人共享的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