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森林防撲火工作是林區重中之重的工作,更是國有林區改革的重要保證。創新防火舉措是保證實現無人為森林火災和當日火當日滅的重要前提,所以,森林防火工作應常抓常新。
創新火源管理模式,防范于未燃。林區春防期間很少有雷爆天氣情況,自然火較少發生。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生產性火源也沒有,因此,只要管住人為火源,春防期間就能避免發生人為火。林區現有的人員主要以常駐人員、北部林區獵民點放牧人員、流動人員組成,一些常駐人員和獵民點放牧人員常年生活在林區,自身對森林有著很深的感情,對森林防火的意識和自覺性比較高,便于管理。智障人員的管理主要靠巡護堵截,只要在城鎮周邊與森林的結合部安排足夠的人員進行巡護,看住智障人員入山,再與其監護人簽訂防火責任狀,明確監護人的法律責任,就能保證這類人員的火源管理安全。旅游、地質勘探、探礦等外來人員是火源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對這類入山作業人員要施行封閉管理。針對這類人員對林區的森林防火認識不深,入山前期要進行防火知識教育,對入山人員的有效身份證件進行核實,掌握其臨時居住地點,收取一定額度的防火保證金,劃定作業區域,辦理入山證件,安排專業防火員進行跟班作業。各個木材檢查站、臨時防火堵卡站、遠山管護站按照入山證件放行,加強火源管理。
創新預防舉措,在“早”上字下功夫。林區春防期間天氣以大風干旱為主,樹木雜草的返青慢,火險等級居高,因此要與當地氣象部門保持溝通,提早訂購一定數量的人工增雨彈,只要具備人工影響天氣降雨作業條件,及時開展增雨作業,不僅能降低火險等級,還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緩解春季防火期緊張的壓力。
創新撲救舉措,在“快”字上下功夫。森林撲火工作的核心是早發現、早出動、早撲打,這也是實現撲小火,當日滅目標的前提。突出“快”字,首先要準備充分,為每一名專業和基干撲火隊員配備小軍挎,儲備方便面、罐頭、肉腸等實用方便的一天給養,撲火工器具全部上車。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一旦發生火情,隊伍要輕裝上陣,每名撲火隊員只攜帶撲火工具快速集結出發,提高行軍速度,快速到達火場打殲滅戰。撲滅明火后,后續安排人員為留守火場的隊員配送背囊、給養和火場必要的生活物品,滿足撲火隊伍的實際需要。
創新責任管理機制,在“實”上字下功夫。防火緊要期實行領導雙值班制度,防火期內每天安排一名領導在防火辦值班,同時安排一名科室領導值班,保證發生火情況后,各項工作政令暢通。明確各單位黨政一把手是森林防火的第一責任人,將責任區進行劃分,掌握本單位責任區面積大小,有多少個入山支岔線路口,具體的林型情況,將每個路口、每個林班、每個小班具體的防火責任細化落實到人頭,真正做到防火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人頭、路口、溝溝岔岔,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發生火情后,主要領導必須靠前指揮,這是實現快速滅火、有效滅火的重要保證。
創新防火檢查制度,在“嚴”字上下功夫。檢查責任落實情況主要依靠檢查和實戰來檢驗,只有對撲火隊伍防火宣傳教育開展情況、各項責任制落實情況、預警監測情況、火源管理情況、物資儲備情況等工作進行重點檢查,才能發現漏洞。為嚴格管理,應組成防火檢查組,采取定期檢查、不定時抽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對值班值宿人員是否在崗、各類防撲火人員是否到位、通訊聯絡是否通暢、撲火車輛是否檢修、設施設備是否齊全、應急預案是否完善實用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內容和整改時限。
創新宣傳載體,在“廣”字上下功夫。森林防火宣傳工作是一項潤物于無聲的工作,既要潛移默化,又要造成聲勢,所以要創建職工聞樂見的載體活動,使防火知識進課堂、進社區、進家庭、進基層。春防期間通過制作和發放虎威威卡通教育片,印制防火掛圖,激發中小學生從小樹立防火的意識;適時組織文藝骨干開展送理論、送文藝到基層活動,既活躍一線待命防撲火隊員的業余文化生活,又能起到較好的宣傳作用;通過防火宣傳車在外來人員集中的賓館、車站、廣場等地方,播放防火戒嚴令、森林防火條例和各項法規,起到警示教育和宣傳的作用。(程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