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相信知識和讀書可以改變命運。2013年9月末,我帶著母親和兒子去巴林喇嘛山游玩,來到生態園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在一道人工建成的堤壩下方,河流表面約150平方米的區域范圍里,成千上萬條的小魚集結成片,它們呈多個不規則的倒三角形,魚的頭均朝向堤壩的方向,很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戰隊。河水本是清澈見底的,因為集結的魚太多了,水面變成了墨黑色。魚兒頂著湍急的水流向前游動,還有好多的魚奮力地躍出水面,向堤壩的斜坡上沖跳,但都徒勞地摔滑到水中,我看了困惑不解,后來我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紀念一位已故生物學家的文章,才知道為什么魚兒們要“逆水之戰”。原來是因為每年秋季它們都要洄游到河流的上游去產卵,這是魚的習性。
我給巴林林業局的局長寫了一封長信,第二天,便收到了他的回信,他在信中這樣說到,收到你的郵件和傳真很是高興,我認真拜讀,你的建議和提醒并不是單純的讓“魚”有一條回家的路,而是讓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注重生態、自然、生物與人的和諧共處。前年秋天,巴林林業局局長邀我再游巴林,他說已經在堤壩的旁邊為魚鋪了一個足夠寬的、可以回家的涵洞。
我的兒子今年9歲了,他已經有了8年的聽書和讀書史。3歲時的一天晚上,他坐在家中的窗臺上對我說:“媽媽,坐在這里看天上的星星多美呀!”我瞪大眼睛贊美他“你說的話可真像個詩人呀!”平時帶著兒子上街,他總是躲著草坪,他跟我說:“不可以踩草坪,小草會疼!”他6歲的時候,一次,鄰居家的一個小姐姐不知道因為什么事情哭了,他走上前說:“哭是不解決問題的,要想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從兒子的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讀書的力量和帶給他的有益的影響。讀書讓小小的孩子早早地便生出了一對翅膀,讓他可以在爛漫的童真世界里快樂飛翔!
8年的時間里,我們讓孩子基本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我希望書可以成為他一生最好的伙伴!我希望我和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并傳遞快樂,傳遞正能量。
新常態下的呼倫貝爾,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今天,高聲倡議全民讀書,這倡議似春雨,潤澤大地,喚醒春意。我堅信,一個擁有越來越多讀書人的呼倫貝爾,一定會插上美麗、繁榮、幸福的羽翼,在天堂草原的上空大鵬展翅,豪情萬里!(講述人 ●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