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網記者劉磊 隋海濤
隆冬時節,內蒙古大興安嶺甘河林業局甘東管護所銀裝素裹,美不勝收,卻也冷到極致。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管護所森林經營隊正忙于森林撫育工作。
一大早,記者乘車前往距離甘河林業局24公里的甘東管護所森林經營隊。下了車,小工隊隊長唐輝帶領記者穿山林、爬陡坡,向深山進發。連綿的山脈,茫茫的林海,一眼望不到邊。風卷起的飛雪打在臉上,鉆進脖子里,冰冷冰冷,呼出的哈氣形成一團團白霧,飄向身后。
步行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達了撫育現場。這時太陽漸漸露出笑臉,可天卻依舊寒冷。唐輝說:“這已經是最近的距離了,有的作業現場要走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到。還要背著幾十斤的撫育作業工具,隊員們晚上回到工棚的時候,鞋、褲子基本是濕透的狀態。”當記者問他有多長時間沒回家了,他說:“已經有45天沒有回家了,想媳婦也想兒子。可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沒辦法回家,對媳婦真是虧欠很多,對孩子更是沒有做到一個父親的責任。”此時唐輝眼中有些濕潤。
冰雪覆蓋的作業現場,留下了一串串撫育工的足跡。技術員張福祥告訴記者,枯立木、風折木、風倒木、變曲木、多頭木需要全部伐除,而且還要截成1.5米的木段,堆成與順山坡同一方向,寬1米、高1米的小垛。
今冬積雪很厚,風吹堆積的雪地,足可以沒過小腿,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更何況是繁重的撫育工作。
甘東管護所森林經營隊作業區位于深山,不但林分復雜,且密度大,撫育強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沒有人停下腳步,大家與時間賽跑,為的是盡快完成任務。油鋸聲、斧打枝丫聲匯成了森林撫育的交響曲。記者看到,雖然天寒地凍,大家卻是大汗淋漓,棉衣被汗水打濕,冒著熱氣。
完成一天的撫育任務,記者跟隨隊伍回到帳篷,負責做飯的王麗琴已為大家準備好了晚飯。閑聊時王麗琴告訴記者,她已經在小工隊做飯有20多年了,每天需要蒸三四百個饅頭,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了。王麗琴說:“我已經有一個半月沒回家了,孩子上大學了,從小到大都是老公一個人照顧。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媽媽過生日我只能跑到工隊附近一千多米的山坡上手機有信號的地方,發個信息祝福母親。我不能因為個人原因而影響任務進度。”
每一次的大汗淋漓都是對體能極限的考驗,每一天的山場生活都是對綠色森林的奉獻。森林撫育工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著綠色的希望,為后代留下寶貴的綠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