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天,晴空萬里,驕陽似火。
記者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綽源林業局蘇格河林場“十個全覆蓋”工程現地,看到貯木場職工正順著鐵路沿線架設塑封鐵網圍欄。
“準備好了,落鏟!”貯木場護場隊的趙偉軍把圍欄木樁立好,一個手勢向開裝載機的曲兆鑫師傅發出號令。
曲兆鑫駕駛著裝載機仰起大鐵鏟用鏟斗底面下壓木樁上端,很輕松地把木樁壓進地下30多公分。緊接著,進場驗收大隊副隊長陳玉權用3米長的木桿找準下一個打木樁的點。
“用鐵鏟立木樁,這是我們的技術首創,省去鍬挖樁坑,省勁速度快,每兩分鐘能立1個,一天能架設這種塑封鐵網圍欄170米左右。”貯木場副主任楊國秀對記者介紹著。
記者從蘇格河林場“十個全覆蓋”工程副總指揮工會主席王春起那里了解到,塑封鐵網圍欄架設是蘇格河“十個全覆蓋”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是在公路、鐵路兩側、養殖區與居住區之間架設,用標準的圍欄替代東倒西歪、破爛不堪的木杖子,使公路、鐵路沿線視野整潔規范,計劃架設1萬延長米。
記者來到集中連片的磚房區,防火辦和森調隊職工正在為養殖戶建設人畜分離的養殖區。他們有用切割機切割鐵皮的,有安裝彩鋼瓦的,還有安裝木架框的……為養殖戶建設6棟300延長米,總建筑面積近1200平方米的養殖區,實現人畜分離。他們還為在河西區和核心區居住的蘇格河居民住戶改造和修繕耳房51個、門斗31個,建設統一倉房36棟,標準板杖子5000延長米。
巷道內,工程技術人員在用塔尺和水準儀測量路面;主街旁,建筑工人在對15棟標準化磚房壘砌基礎;三角地帶,蘇格河林場職工有的在給剛剛移栽的樹木澆水,有的正在清理居民菜園子四周的破舊杖子……處處呈現火熱的勞動場面,“十個全覆蓋”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包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