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融媒體報道組記者●劉洪林 毛虎壯
“自從走上了水泥路,出門再也不摔跟頭了,還想再活70年。”生活在吉文林業局吉鐵林場的梅素平老人對修到家門口的水泥路感觸最深。
看到記者到來,梅素平的老伴趙洪江熱情地掏出香煙,讓大家抽支煙,歇一歇。近2個月來,這是他的常態。開春后,來自吉文林業局各單位的干部職工每天都來到林場,幫助居民修房子、建倉房、夾杖子、建廁所、修水泥路,看著林場一天一個樣,老人心里既高興,又感動,“這些年輕人真能干,把我們的活當自己家的干,我們老了,干不動了,只能給他們沏點水、準備點煙,表表心意了。”趙洪江老人動情地說。
趙洪江老人今年78歲,梅素平老人72歲,老兩口在吉鐵林場生活了40多年,出門就能走上水泥路,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老兩口每天都會沿著新修的水泥路走上幾圈,活動活動筋骨,或者到新維修的小廣場上鍛煉身體。聽說林場還要安裝路燈,老人心里更是樂開了花,“以后天黑也敢出門了,散散步,多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對身體好。”
“你是不知道我們林場以前啥樣,舊房子多,建得亂,路也不規整,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要是雨下的大些,我們這些老人就徹底困在家里出不來了。”說起“十個全覆蓋”前后林場的變化,趙洪江老人有說不完的話,“現在,危舊房都拆了,剩下的房子都維修了,還給新建了倉房,文化活動室、衛生室、超市也都建好了,馬上就能用了,生活越來越方便了,樂趣也越來越多了。”
在趙洪江家不遠處,一條小河緩緩流過,河面上,兩座橋對比鮮明,一座是已經廢棄的舊橋,一座是新修的木橋,這是他們出林場的必經之地。“處處為我們考慮,我們需要啥就建啥,這‘十個全覆蓋’真做到我們心里了。”趙洪江激動地說。
正如趙洪江所說,吉文林業局在吉鐵林場“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上下足了功夫,本著宜拆則拆、宜建則建、缺啥補啥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工程建設。據統計,林場已拆除舊偏岔、車庫40個,倉房180個,破舊柵欄5400延長米,清理垃圾120余噸;新建倉房132個,木柵欄1200余延長米,硬化街巷道4.3公里,新建成1座長18米的木橋。
趙洪江、梅素平都有退休金,衣食無憂,最盼望的就是有個好的生活環境。如今,山還是那片山,水還是那片水,生活卻越來越現代化了,一想到未來的晚年生活,老兩口心里都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