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趙佳佳 包文軍
林區的夏季,樹木蔥郁,處處彰顯著生長的力量。內蒙古大興安嶺綽源林業局8個單位500多名干部職工活躍在“十個全覆蓋”工程各個現地,吹響了決戰“百日攻堅”的號角,凝結著一股向幸福全面沖刺的力量。
日前,記者驅車前往綽源林業局蘇格河林場,遠遠望去,成片的新建標準化磚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機器轟鳴,人機穿梭,干部職工干勁高漲,如夏日的熾熱,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著蘇格河林場。
林業局副局長田德山是蘇格河林場“十個全覆蓋”工程的總指揮,自工程實施以來,他已經在這里連續奮戰幾個月,皮膚被曬的黝黑,每天都滿身的泥土。他告訴記者,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建、拆、清、治”等環節不斷加快進度,已完成工程量的80%,一定要讓這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早日竣工,惠及千家萬戶,徹底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
“建、拆、清、治”不僅是綽源林業局“十個全覆蓋”工程的主要任務,更是綽源地區職工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建”字上,綽源林業局在對蘇格河、育林兩個保留林場的集中連片36棟標準化倉房和149戶耳房、門斗改造建設完成之后,為使分布在林場周邊的零散住戶也能享受到政策雨露,他們以便民利民、以人為本的原則,為林場周邊零散住戶蓋建倉房,充分考慮住戶意愿,有的倉房建在園子前,有的把舊倉房拆除后建在原址上,建造標準化倉房用料不變、質量不減,做到了美觀、經濟、實用和耐用,使“十個全覆蓋”工程由面到點向縱深推進。
為了進一步改善林場居民居住條件,綽源林業局在蘇格河和育林兩個林場共建設標準化磚房24棟122戶,目前,磚房整體結構基本完成,大多數已經上了人字架。同時在育林、蘇格河林場新建、翻新各一棟磚房,作為林場文化室、衛生室、連鎖便民超市等場所。為體現林區特有的森林文化元素,還分別在育林、蘇格河林場建起了300余延長米的木質文化墻,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昔年木材生產、生態文明建設等主題,處處渲染著文化品位和內涵。
東倒西歪的木杖子正在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規劃有序、美觀的標準板杖子,在“拆”字上,綽源林業局對林場各家各戶破舊不堪木杖子進行徹底拆除,工程量大曾一度成為工程推進的阻力,于是防火辦、貯木場、森調隊、翠嶺林場的職工義務到蘇格河林場援建,與蘇格河林場的職工一起投入到了舊杖子拆除清理工作。他們沿鐵路沿線居民區、鎮區的邊緣,對所有舊木杖子逐家進行拆除,拆除一戶,清理一戶。他們還將清理下來的廢舊板料整整齊齊碼放,既美觀整潔又節省了空間。拆除完的舊杖子,馬上夾上新板杖子或網圍欄。據了解,全局將建設完成塑封鐵網圍欄18000余延長米、網圍欄15000延長米,目前已完成90%。
在“清”字上,這個局出動裝載機、挖掘機、翻斗車千余臺次,重點清理拆遷產生的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累計約30000噸。林業局機關工作人員、學雷鋒環境保護志愿者———生態“360”小分隊還積極投入到垃圾清理勞動當中,他們來到育林、蘇格河“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場地裝運垃圾,沿著街巷和鐵路沿線、景觀大道兩邊,河岸拾撿白色垃圾,讓林場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
在“治”字上,這個局從大處著手小處著眼,全面深入地對居民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目前,林業局對居民門前巷道進行了硬化,兩側的排水溝進行了挖掘。下一步將對主要街道進行硬化,全局計劃完成街道、巷道硬化18100延長米,修砂石路60000延長米,讓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土的路面成為永久歷史。
在育林林場場址最南端,記者看到林場干部職工正在為居民新建牛棚,有的在立柱腳,有的在釘板皮,有的在剪彩鋼瓦,一個彩鋼瓦封頂、彩鋼鐵皮包裹、四面墻壁保暖防雨的牛棚漸漸成型。
人畜分離飼養,既能達到環境整潔美化目的,又能避免人畜疾病交叉感染傳播的風險。在人畜分離過程中,綽源林業局就近分片在蘇格河、育林林場劃定養殖區域,集中建設近萬平方米養殖圈舍,對養殖戶實施人畜分離。為了讓廣大居民住戶理解人畜分離的重大意義,林業局還組織廣大養殖戶先后分兩批赴外參觀學習,借鑒先進養殖經驗,真正扭轉了廣大養殖戶的養殖理念,整改了衛生場容,發展了家庭經濟,改善了居民生活。
在環境治理美化上,四旁綠化是重頭戲。綽源林業局對林場拆遷治理出來的空地和居民四旁、街道兩側進行綠化工程建設,移栽了樟子松、云杉等常綠樹種,栽植了丁香、茶條堿等灌木,拆遷地綠化500畝,使蘇格河、育林林場成為綠色環抱、生態宜居、文明時尚的新型標準化林場。
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正在悄然地發生變化,凝聚黨的惠民政策、萬千干部職工百日攻堅的辛勤汗水的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