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綽爾林業局堅持生態優先原則,自5月份以來,對歷史原因開墾的林權證內的農地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和綠化造林力度,維護生態安全。
截至6月10日,他們共出動人員88人,發放林業行政告知書500余份,與森林公安局互相配合,查處毀林開墾林業行政案件3起,行政處罰2人,收回已開墾林地近20畝,收回局址周邊個人耕種的已開墾林地和撂荒地400余畝,并全部造林綠化。
近年來,他們加大林地管理力度和打擊力度,大面積的毀林開墾、工程建設未批先占現象已杜絕。防范種地的老百姓“拱地頭、擴地邊”成為了目前林地管理的重點。這種行為隱蔽性強,不容易發現,發現后也不容易鑒別是原有撂荒地還是擴大原有面積種植。為此,資源管理部門組織近50名專業人員逐塊定位、測量面積、繪圖、采集種植者身份信息,將已開墾林地逐一落實到每家每戶,建立林權證內歷史原因形成的已開墾林地檔案。
他們將林權證內已開墾林地檔案交由各林場管理,強化森林管護責任。每個林班都有專門的管護員負責,并簽訂責任狀,每日填寫巡護記錄;資源管理部門定期檢查,確保已開墾林地只減不增,從源頭上嚴防非法侵占林地現象的發生。他們結合專項行動加強對“十個全覆蓋”采礦、挖沙行為的管理,核實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的探礦、開礦單位,對已批復占用的林地現地撥交,不允許擴大面積和異地占用,占地期滿恢復原來生產條件。
他們利用各種載體宣傳保護林地的意義和相關政策法規,成立了3個林地保護巡回宣講小分隊,深入各建設項目施工單位、林場及森林撫育工隊進行宣講,共印制發放宣傳資料、宣傳單1500余份,使清理林地工作家喻戶曉。他們加強林地檔案信息管理,建立了已開墾林地、固定點養殖戶、散戶養殖戶管理臺帳,由專人負責管理并定期統計上報。并建立舉報獎勵機制,拓寬非法侵占林地案件線索來源,調動職工群眾參與林地保護的積極性。(記者 張曉紅 通訊員 侯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