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向著幸福沖刺
——綽源林業局加快“建、拆、清、治”工程進度
包文軍
炎炎夏日,草長鶯飛,處處顯示著生長的力量。伴隨著“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全面沖刺,7月10日,記者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綽源林業局“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工地,詳細了解了當前工程的最新成果。
遠遠望去,蘇格河林場成片的新建標準化磚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機器轟鳴,人機穿梭,干部職工干勁高漲,如夏日的熾熱,掀起了全面深入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熱潮。記者從負責蘇格河林場“十個全覆蓋”工程總指揮林業局副局長田德山那里了解到,近來,綽源林業局認真落實林區“十個全覆蓋”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調度會精神,全力以赴,加快建、拆、清、治等環節的工程進度,讓這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早日竣工,惠及千家萬戶,徹底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幸福指數。
在“建”字上,這個局在對蘇格河、育林兩個保留林場的集中連片36棟標準化倉房和149戶耳房、門斗改造建設完成之后,為使分布在林場周邊的零散住戶也能享受到政策雨露,他們遵循便民利民、以人為本原則,為林場周邊零散住戶蓋建倉房,充分考慮住戶意愿,有的倉房建在園子前,有的把舊倉房拆遷后建在原址上,做到建造標準化倉房用料不變、質量不減,做到了美觀、經濟、實用和耐用,使“十個全覆蓋”工程由面到點向縱深推進。
為了進一步改善林場居民居住條件,這個局在蘇格河和育林兩個林場共建設標準化磚房24棟122戶,目前,磚房整體結構基本完成,大多數已經上了人字架。在育林、蘇格河林場新建、翻新各一棟磚房,作為林場文化室、衛生室、連鎖便民超市等場所。為體現林區特有的森林文化元素,還分別在育林、蘇格河林場建起了300余延長米的木質文化墻,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昔年木材生產、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等主題,提升文化品味。
在“拆”字上,這個局以摧枯拉朽態勢對林場各家各戶還沒有拆除的破舊不堪木杖子進行徹底拆除,防火辦、貯木場、森調隊、翠嶺林場援建蘇格河林場“十個全覆蓋”工程的4個單位,與蘇格河林場一起投入到了舊杖子拆除清理工作。他們沿鐵路沿線居民區、鎮區的邊緣,對所有舊木杖子逐家進行拆除,還對沒有徹底拆除的“落網”危舊房屋、附屬建筑進行集中拆除,拆除一戶,清理一戶。他們將清理下來的廢舊板料整整齊齊碼放,既美觀整潔又節省了空間。拆除完的舊杖子,馬上夾上新板杖子或網圍欄。據了解,全局將建設完成塑封鐵網圍欄18000余延長米、網圍欄15000延長米,東倒西歪的木杖子正在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規劃有序、美觀靚麗的標準板杖子。
在“清”字上,這個局重點清理拆遷產生的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對“沉睡多年”的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出動裝載機、挖掘機、翻斗車千余臺次,累計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30000噸。林業局機關工作人員、學雷鋒環境保護志愿者——生態“360”小分隊還積極投入到垃圾清理勞動當中。他們來到育林、蘇格河“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場地裝運垃圾,沿著街巷和鐵路沿線、景觀大道兩邊,河岸拾撿白色垃圾,讓林場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
在“治”字上,這個局從大處著手小處著眼,全面深入地對居民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目前,林業局對居民門前巷道進行了硬化,兩側的排水溝進行了挖掘。下一步將對主要街道進行硬化,全局計劃完成街道、巷道硬化18100延長米,修砂石路6000延長米,讓雨天一腳呢、晴天一身土的路面成為永久歷史。
記者來到育林林場場址最南端,育林林場干部職工正在為居民新建牛棚,有的在立柱腳,有的在釘板皮,有的在剪彩鋼瓦,一個彩鋼瓦封頂、彩鋼鐵皮包裹四面墻壁保暖防雨的木質牛棚漸漸成型。
人畜分離飼養,既能達到環境整潔美化目的,又能避免人畜疾病交叉感染傳播的風險。在人畜分離過程中,綽源林業局就近分片在蘇格河、育林林場劃定養殖區域,集中建設近萬平方米養殖圈舍,對養殖戶實施人畜分離。為了讓廣大居民住戶理解人畜分離的重大意義,林業局還組織廣大養殖戶先后分兩批赴外參觀學習,借鑒先進養殖經驗,真正扭轉了廣大養殖戶的因循守舊的養殖理念,整改了衛生場容,發展了家庭經濟,改善了居民生活。
在環境治理美化上,四旁綠化是重頭戲。綽源林業局對林場拆遷治理出來的空地和居民四旁、街道兩側進行了植樹種草,大面積的綠化工程建設,移栽了樟子松、云杉等等常綠樹種,栽植了丁香、茶條堿等灌木,拆遷地綠化500畝,使蘇格河、育林林場成為成綠色環抱、生態宜居、文明時尚的新型標準化林場。
當下,綽源林業局8個單位共計500多人全力投入到“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當中,讓“建、拆、清、治”等環節的工程進度明顯加速,使“十個全覆蓋”這棵民生大樹快速成長,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在綽源林區結出幸福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