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大興安嶺最迷人的季節,滿山的高松低柳俏白樺,滿坡的百合芍藥野玫瑰,充滿了勃勃生機。
融媒體報道組記者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克一河林業局采訪“十個全覆蓋”工程進展情況。
“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展以來,克一河林業局將“十個全覆蓋”工程與貫徹落實年度工作會議要求結合起來統籌謀劃,在聚焦生態主業的同時,加大民生產業發展力度,打造諾敏山下風景迷人、環境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天地。
高標準定位 高起點規劃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林業局局長冉令軍說。
他們多次召開企地聯席會議、黨政聯席會、局長辦公會,與鎮政府一道研究部署“十個全覆蓋”工作,建立完善了以深山遠山職工居民搬遷和開展“十個全覆蓋”工程領導小組為總指揮,“十個全覆蓋”辦公室為樞紐,基層單位、部門為責任人的工作網絡和地企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細化措施,明確任務分工,制訂時間進度表,落實責任人。他們因地制宜、因場施策,將局址、各林場劃分為11個片區,突出重點,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注重規劃的前瞻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重視群眾的意愿,突出示范導向和問題導向,在科學編制規劃、體現林區特色上下功夫,制定了索圖罕示范化林場、莫冷格恢復生態功能區、托河標準化林場“十個全覆蓋”整體規劃,并聘請資深規劃設計院進行規劃設計,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助推工程有序進行。
他們與政府密切配合,本著“一盤棋、一條心、一個體系”的理念,研究制定了《深山遠山職工居民搬遷和“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方案》。聯合組成11個工作組開展入戶統計調查,充分了解職工群眾意愿,耐心細致做好政策解答,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并利用電視專欄、網絡平臺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構建了“一線兩場”的宣傳線,為“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林業局還專門成立了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工作組,通過入戶走訪、多方咨詢、座談討論、信息收集等方式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出臺了《克一河地區危舊房屋拆遷貨幣補償辦法》,確保了克一河地區危舊房屋補償工作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索圖罕林場坐落于青山綠水間,黃墻紅頂的民居在蓊蔚的樹叢中若隱若現。一條小河穿場而過,讓這里顯得更靈動。克一河林業局從實際出發,在充分尊重職工意愿的前提下,結合地域優勢、旅游節點、生態觀光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制定搬遷規劃,宜搬則搬、宜留則留。將索圖罕林場規劃建設為“六區、三場、三室、兩園、兩站、一市、一池”,努力打造集“宜居、休閑、娛樂、創業、旅游”于一體的標準化林場。他們堅持“以人為本,保護生態”的原則,從改善職工居住和生活環境入手,積極動員莫冷格林場職工群眾全部搬遷,將場區建設成經濟林景觀示范園區,并將場區內道路進行硬化。在局址鎮區實施新建和維修工程,拆除所有危舊房屋,改善職工群眾居住條件。對街區和巷道進行硬化,進一步整治環境,綠化植樹,打造靚麗整潔的局容鎮貌。
攻堅一條心 感動靠真情
機械的轟鳴聲、勞動的號子聲交織在一起,干部職工全心投入,奏響了“十個全覆蓋”攻堅戰的動人樂章。
克一河林業局在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前提下,提出“加減工作法”和“倒推工作法”,制定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工作目標。各包片領導分別到索圖罕林場、莫冷格林場駐點,靠前指揮,廣大干部職工,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的精神,凝心聚力投入到“十個全覆蓋”攻堅戰中,爭分奪秒、搶抓時機。
林業局對“十個全覆蓋”工程進展情況每日一報告,實行責任追究制,紀檢監察組成員對工程全程監督,并逐級明確,層層落實,按時間進度表有序推進“十個全覆蓋”工作。
莫冷格林場入戶調查組奔走在住戶家中,核實各項數據、了解職工意愿、做好動員和搬遷工作;索圖罕林場,干部職工按照建設標準要求,挖坑、埋樁、釘板杖、平房開槽、入戶調查、危舊房屋拆除、植樹綠化工作也井然有序,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構建出一幅幅火熱繁忙的工作畫面。臉曬黑了、唇吹裂了,為了職工群眾幸福的生活,廣大干部職工毫無怨言、默默奉獻著。為有效解決索圖罕林場危舊房屋拆除“瓶頸”問題,林業局根據155戶待拆遷戶實際情況進行分類,采取了局領導包類、科級干部保戶的“幫扶”拆遷法,透過幫助拆遷戶解決實際困難,取得他們的支持,達到盡快拆遷的目的。森調隊隊長王悅中了解到拆遷戶家中雜物較多,就主動尋找場地為拆遷戶搭建塑料棚,幫著搬運物品;貯木場黨總支書記陳忠林得知拆遷戶在拆遷前需要先提取補償款,就自掏腰包提前支付給了拆遷戶......
實干加苦干 舊貌換新顏
一條條水泥路寬闊平坦;一棟棟民居整齊坐落;一片片森林綠影婆娑,這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克一河林業局調動14個基層單位,近5萬人次抓時間、搶進度,實干苦干繪就的。
索圖罕林場8個班子成員都在克一河鎮居住。“十個全覆蓋”工程攻堅戰打響后,他們都住在林場,一住就是一個多月。他們每天從早上4點多開始勞動,帶領干部職工拆危房、建倉房、植樹、鋪路,填埋垃圾,個個曬得都像黑臉包公。原貯木場10萬平方米的位置上,盛開片片柳蘭。每年夏季,柳蘭嫣然綻放,像一群粉衣少女翩翩起舞,美麗了這里的風景。他們依托這一資源,打造柳蘭公園,為職工群眾營造休閑娛樂場所。在這里記者看到3個涼亭造型美觀大方,浸透著濃濃的山野氣息;干部職工撿石頭鉤水泥縫鋪的5條700米長的小路,帶著原生態的美蜿蜒伸向居民區;一條小河流向遠方,河水平靜清澈;新栽種的云杉、樟子松、落葉松、白樺、小葉楊、接骨木、黑加侖等20多種樹木吐著閃著白光的嫩葉;一片含苞的柳蘭在微風中招搖......
離柳蘭公園不遠處一個用刺玫圍城的一方天地吸引了記者。“這里原來是一個面積約60平方米、深6米的大坑,我們用垃圾將它填平,移來野玫瑰、百合、芍藥等植物和野花打造成了微型植物園。”索圖罕林場書記趙旭平告訴記者。
“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中,黨員干部勇挑重擔,大事難事搶在先,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副局長高景瑞、赫慶輝和大家一起從早干到晚,撿石鋪路、拆房植樹一樣不拉;索圖罕林場主任趙忠林苦臟累活搶著干,起初晚上吃過飯還能和大家嘮上幾句嗑,隨著勞動強度的加大,吃過飯沒幾分鐘就睡著了;書記趙旭平的父親89歲,母親87歲,都體弱多病,全靠他照顧。他只好讓67歲的哥哥從大楊樹回來照顧雙親。他邊領記者參觀邊說:“十個全覆蓋”建設工程,對干部是一次考驗,對職工是一次磨礪,對群眾是一次教育。我們雖然累點,但是看到林場每天都有變化,心里真高興!
克一河林業局還將“十個全覆蓋”工程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對居民區內的食用菌培植基地、產業基地進行維修,助推產業發展,扶持職工群眾發展家庭經濟。
家庭經濟示范戶楊立新的食用菌培植基地占地約10畝,寬大的院落用嶄新的板杖子圍成。里面培育著5萬多袋各類食用菌產品。楊立新領著記者參觀了靈芝、滑子菇的培植基地。他的母親臉上洋溢著幸福,用濃濃的方言感謝黨的惠民政策,讓自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不斷變化的新數字,報告著克一河林業局“十個全覆蓋”工程已接近尾聲。截止6月27日,他們拆除危舊房屋627戶,改造平房53戶,新建廣場2100平方米,新建木柵欄5800多延長米,平整場地320多畝,綠化造林220多畝,清理回填垃圾88000多噸,投入51000人次,投入臺班4200臺次。(吳鳳蘭 趙佳佳 米何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