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幸福,在林海深處悄然綻放

spring
2016-07-05
3447
——林區全力推進“十個全覆蓋”系列報道之八
      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會上,森工集團(林管局)強調,今年是林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全面實施年、攻堅年,必須正視差距,樹立看齊意識,拿出攻堅克難的勁頭,撲下身子,爭分奪秒,把這一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強基固本工程實施好。
      林區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積極響應,入戶宣傳、圍柵欄、刷油漆、拆危房、建新房、清理垃圾......趕時間、搶進度、攻堅克難,為圓滿完成“十個全覆蓋”攻堅任務獻出智慧,揮灑汗水。
      六月的興安綠肥紅盛。高低錯落、遠近虛實、色彩濃淡的山石草木交織著生命的顏色在天地間蓬勃。粉的、紫的、黃的山花在風中搖曳,它們的妖嬈嫵媚,讓山林更顯溫潤。
      7日,本報融媒體報道組記者赴東線各林業局采訪“十個全覆蓋”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進展情況。
改善人居環境 提高幸福指數
       “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中,畢拉河林業局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重點任務,成立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深入調查摸底,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記者到達時,畢拉河林業局的危房改造、院落整治、城鎮綠化、環境整治已漸近尾聲。
      8日上午,在局址繁榮路上,大二溝森林資源管護所的20余名職工在這里參加義務勞動。他們承擔2000多延長米的新建木柵欄任務,同時將拆除的舊柵欄碼放整齊、清理垃圾。早上7點鐘出工后他們各就各位,抬柵欄、和水泥、放線、打水泥樁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技術股股長敖曉軍本來面色白皙,遮陽帽妨礙吊線,他不戴遮陽帽出工,所以曬得更黑。他對新建木柵欄質量要求高,每一處都仔細檢查,要求做到不差毫厘,發現不合格的就返工;50多歲的護林員張富有戴著草帽忙碌的身影非常顯眼。他告訴記者:他們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中午吃過飯不休息又接著干,雖然累點,但是看到經過自己的勞動而變靚的環境,心里非常高興。
      目前,畢拉河林業局正在拆除危舊房屋,新建木柵欄。在重點公路沿線、棚改小區和鎮區四旁,已栽種了云杉、白樺、花椒、榆葉梅、丁香等十余種樹木,綠化面積達11.68公頃,清運各種垃圾4000余噸,極大地改善了局容局貌。   
      大楊樹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所在地,素有“林區小江南”之稱。這里由于多民族混居且外來人員較多,社情民情比較復雜。大楊樹林業局現有在崗職工856人,全局應拆除、維修房屋899戶,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大楊樹林業局按照森工集團(林管局)總體要求,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干部職工大干苦干,于路徑狹窄處,尋找芳菲地,有序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
      大楊樹林業局伊斯哈氣林場居民傍著美麗寬闊的多布庫爾河而居,蜿蜒流淌的河水,養育著這里勤勞勇敢的各民族。6月9日上午,記者在伊斯哈氣林場看到林業局機關50余名干部職工,為讓這里的職工群眾早一天住進舒適的新房,為讓這古老而淳樸的地方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奮戰。
      退休職工郭德學老人家已煥然一新,老兩口的臉上溢滿幸福。他們領著記者房前屋后地參觀。老人指著新換的門窗、新蓋的倉房、新建的圍欄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子已是近30年的舊房,冬天寒冷,夏天漏雨,出門一腳泥、上炕一身土。每年都為修房蓋、抹墻體犯愁。這些干部職工每天7點來了就爭分奪秒地干,給他們沏茶都沒空喝,中午自己帶飯,簡單吃點又接著干,一干就是一天。
      放眼望去,新栽種的云杉、山丁子、稠李子、樟子松等樹木吐放的新枝隨風搖曳。山丁花、稠李花還沒褪盡,氤氳的花香與泥土的芳香彌漫在空氣中。修葺一新的房屋、整齊地掩映在綠蔭中,透過這些看到的是干部職工揮鍬鏟土,躬身勞作的身影。
打造特色品牌 拓寬發展渠道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指導意見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為先。要合理布局規劃,充分體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要求,充分體現國有林區改革發展定位,充分體現職工群眾意愿期望,做到規劃符合實際,設計體現文化,建設融入自然,滿足功能需求,留住綠水青山,留住鄉愁。阿里河林業局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就是按照這個要求體現的。
      “十個全覆蓋”工程啟動以來,阿里河林業局搶前抓早,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全力以赴實施這一惠民工程。重點打造紅星林場、奎源林場和阿南林場嘎仙居民區。
      每天投入近千名干部職工齊心協力打好攻堅戰,完成對1374戶危舊房屋的改造工程和3個標準化林場的建設任務。
      記者12日上午到達嘎仙居民區時,林業局局長王志臣和工會主席禹洪文正在現地指揮。據了解,嘎仙居民區現有住戶103戶,其中林業住戶50戶。“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展以來,林業局配合政府對50戶危舊房屋住戶,逐戶宣傳政策,動員拆遷。已將9棟44戶磚房和9戶零星磚房的倉房全部修建為木制鐵瓦結構,鋪設水泥路1.6公里,新建木柵欄1400延長米。修建了兩座公共廁所,并為每家修建了排水溝。目前他們正按照總體規劃,不斷完善功能,建設休閑娛樂文化廣場,并整體推進居民區的綠化、美化。
      記者發現,嘎仙居民區的設計定位頗具特色。為了體現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濃郁鮮卑民族風情的居民區,他們請來專業人員進行設計。在褐色墻體上設計了棕色具有民族元素的門窗;灰色屋頂上棕色的“撮羅子”造型與門窗相呼應,充分體現了鮮卑民族勇敢堅韌的性格特點。色彩的運用上,遵循色彩學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的規律,收到了很好的視覺效果。
      阿里河林業局還將“十個全覆蓋”工程與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相融合,對居民區的蜂房、食用菌培植房等產業基地也都進行了維修,對居民的燒柴實行統一管理,實現人柴分離、人畜分開,為今后林下經濟的發展留出了空間。  
      森調隊退休職工,81歲的冀桂華老人家庭院里的櫻桃樹已結了手指肚般大的果實了,李子樹上仍有幾朵花兒還流連枝頭。“沒想到80歲了還能住上新房,這是黨的惠民政策帶給我們的幸福。你們看看,新的門窗,新的庭院、新的火墻、爐子包上了鐵皮,過兩天還給換棚頂。”冀桂華老人的妻子黃桂蘭老人一邊給記者倒飲料一邊不停地介紹。“你們是報社的記者?我要投稿,我要把對黨的感激之情,對干部職工的感激之情用文字表達。”阿里河宣傳部部長劉仍飛告訴記者,老人曾經是人民教師。于是記者把聯系方式和電話恭恭敬敬地遞給老人家。
      下午,記者走進紅星林場時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青年突擊隊”“黨員突擊隊”的旗幟迎風飄揚,機器的轟鳴聲、鍬鏟的碰撞聲唱響勞動的凱歌。裝車、拉磚、鋪甬道繪就著動人的畫卷。林業局黨委副書記林洪泉介紹:每天早上5點多,紅星林場、伊山林場、機關、車隊的200多名干部職工就開始勞動了。
建設特色林場 留住鄉情鄉愁
     利用好各種資源,合理確定目標任務,突出重點,合力推進也是“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的重點要求。吉文林業局把吉鐵管護所和吉庫林場打造成集旅游功能、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標準化林場。
      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布蘇里山莊以其厚重的軍事文化、神秘濃郁的鄂倫春民族文化,零污染的自然環境,成為集紅色旅游、游獵民族文化游、養生休閑觀光游、求新獵奇科考游為一體的精品旅游景區,吸引著四方游客。 吉鐵管護所距布蘇里山莊只有12公里,吉庫林場距鄂倫春自治旗托扎敏鄉僅10公里,且背靠諾敏大山。每年到諾敏大山看日出的游客絡繹不絕,旅游前景看好。為此,吉文林業局在這兩個林場維修了372戶危舊房屋,新建木柵欄15000多延長米,清運垃圾2700多噸,修建了多座公廁,硬化街道5公里,18米長5米寬的木橋一座,并對24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進行了維修,改擴建了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便民超市、停車場等公共場所。
      這些繁重的任務,是靠全局16個基層單位2萬多人次義務獻工完成的。黨員領導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扒房子、拆柵欄、豬圈、牛棚、清理垃圾等累臟險活搶著干,充分展示了他們的風采。
      10日下午,在吉鐵管護所垃圾清理現場,“機關黨員突擊隊”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紀委副書記劉成嶺、組織部副部長許彩星、老干部科科長郭城、產業科科長苗占軍、宣傳部副部長毛虎壯等人都在這里清運垃圾。他們的草綠色作訓服已有些褪色,臉卻被曬得黑亮黑亮。劉成嶺腰間盤突出非常嚴重,不適合干這種體力勞動,但他忍痛堅持,不比別人干得少。戴著黑色口罩的劉成嶺說:他們已經連續作戰37天了,端午節都沒休息,雖然曬黑了,可是房子蓋起來了,路修上了,林場變靚了,群眾滿意了。
      這次“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中,林業局涌現出許多典型人物和事跡。吉峰管護所主任王秉旭的父親病至肝癌晚期,他明知道與父親相守的時日已不多,但每天只能在晚上才回去照顧父親;吉峰林場書記白宏順的母親5月9日去世,他料理完喪事,3天后就回到現場;車隊副主任盧坤本來已退休,可是看到十個全覆蓋工程任務重,時間緊,就主動參加勞動,挑難險重活干;吉鐵管護所副主任付正斌的女兒6月10日結婚,可是兩口子一直在現場忙碌,8號才回家準備送親……
      林場退休職工李忠淼與老伴在這里居住,他的家已經修繕一新。黨的惠民政策、干部職工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這個年近80的老人。他激動地對記者說:“習總書記用兩個一百年描繪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我爭取活到100歲,親眼看看中國夢的實現。”                     
      “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以來,甘河林業局將工程建設要素與林區環境、產業特點相結合,抓住關鍵和重點,有序推動林區“十個全覆蓋”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甘河林業局建局較早,人口多,面積大,因此,他們充分利用現有鎮內格局,實行一戶一策、一巷一景、一區一特色規劃思路,利用甘河的人文特點,挖掘文化內涵,科學編制具有甘河特色的城鎮建設規劃,打造文化甘河的地域名片。
     進入4月份,甘河林業局將鎮內“三橫三縱”街道劃分了責任區,確定了責任部門和責任單位。邀請哈爾濱設計院對棚改小區和興安公園進行了規劃,邀請莫旗綠都園林公司對鎮內街道和國道301十公里景觀帶進行了綠化設計。同時,面對基礎設施不完善,施工難度大,建設類型復雜等諸多困難,干部職工對鎮區公路沿線進行環境整治,拆除鎮區破舊木柵欄,粉刷房屋、圍墻,并對主要街道兩側進行美化亮化。各基層單位對本單位繼續綠化,切實做到無死角,全覆蓋。 目前,他們共拆除危舊房屋3203戶,巷道硬化15公里。   
      克一河林業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宜拆則拆、宜建則建、宜修則修,缺什么補什么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要求,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科學決策,嚴密部署,地企聯合、求真務實,推進“百日攻堅”工作。他們拆除危舊房屋、硬化路面、植樹造林,將索圖罕林場打造成“六區、三場、三室、兩園、兩站、一市、一池”,集“宜居、休閑、娛樂、創業、旅游”于一體的林區示范化林場 ,改善職工群眾居住條件。黨員干部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全心投入到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發展工程中。副局長赫慶輝,吃住在索圖罕,從早忙到晚,從整體規劃到局部設計,上網查資料、找樣板、創新創意。他和大家一起埋垃圾、填深坑、修公園。頭發白了,鞋底漏了,就是不下山;林場主任趙忠林,將有病的父親送到外地的姐姐家,讓姐姐和妻子照顧。女兒在天津做手術,他卻無法去陪護……
     不斷變化的最新數據顯示,截止6月16日,林區“已拆除“板夾泥”及危舊房2.98萬戶,春季綠化植樹117萬株,投入機械臺班5.77萬個,人工34.3萬日工。
      幾天的采訪結束了,記者眼中,晃動的還是林區干部職工忙碌的身影。望著松樺交織的山林,望著云卷云舒的天空,仿佛看到一幅靚麗的畫卷正徐徐展開,仿佛聽到勝利的凱歌即將唱響。(孫勇 吳鳳蘭 趙佳佳  米何妙子)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