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河林業局第三次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于日前已全面完成,普查結果顯示,目前該地區未發現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傳入。
此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涉及的范圍為阿里河林業局生態功能區內的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特種用途林,觀賞和四旁綠化樹木以及花卉、苗木、種實、果品、木材及其制品的生產和經營場所等。重點調查對林木、種苗等林業植物及其產品造成危害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蟲、有害植物及鼠、兔、螨類等。同時,他們還調查其發現時間、傳入地、傳入途徑以及對當地經濟、生態、社會影響等。此次普查以地面人工調查為主,輔以誘蟲燈、引誘劑調查,并適當引用現代先進技術。
根據阿里河林業局生態功能區內森林資源類型、分布特點、地形地勢、交通狀況、林業有害生物發展歷史和現狀、外來引種栽植等情況,這個局普查技術人員適時、適地的在生態功能區內開展了較為全面的外業調查。以阿里河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輻射,分別在齊奇嶺、嘎仙、奎源、紅星四個林場進行長期野外駐點調查,按照踏查線路圖逐林班進行,共設立踏查線路72條,設置標準地1300塊,實現全林普查4次,累計踏查面積2017.7萬畝,采集各類生物標本5141件;制作了落葉松球蚜、稠李巢蛾、楊干象生活史標本各4套;整理有效照片590張。
此次普查全面掌握了阿里河林業局林業有害生物種類、發生、分布和危害的基本情況,豐富和完善了林業局林業有害生物數據庫及標本室,為國家林業部門開展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提供了基礎數據。(通訊員 時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