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林間傳來了割灌機的轟鳴聲,2名割灌機手穿梭在密林間,三五成群的人們將被清木集堆。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甘河林業局機關黨委組織80余名干部職工投身于森林修枝撫育工作中,勞作的聲響打破了森林原有的靜謐。
伴著飛舞的雪花和凜冽的寒風,8個作業組成員沿著山巒走向排成“一”字隊形前進,積雪沒過了他們的腳踝,迎面撲來的寒氣和雪花,讓他們每前進一步都很困難。只見他們口鼻冒著白氣,深一腳淺一腳地崎嶇向前,身后是成排擺放整齊的撫育剩余物。
枯立木、瀕死木、病腐木、風折木、變曲木等都要全部伐除,而且還要堆成與順山坡同一方向。割灌機的作業速度很快,作業人員不停地收撿歸堆,工作量大了點,卻沒有一個人掉隊,有的人雖年歲略大,但勞動中一絲不茍,耐力十足,絲毫不遜色于年輕人。
“現在停伐了,撫育是為了去除病死林木,讓優質林木更好地生長……”“是啊,停伐后林業局把森林撫育當作重點任務來完成,這是保護森林生態環境最好的方法......”兩位工人相互交流著想法,手中的活卻沒有停下。“今年全局共有30余萬畝的森林綜合撫育任務,各主要生產單位、各林場28個工隊班組都有份兒,這樣就確保了停伐后職工有活干,有工資賺。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必須得加把勁兒。”這個局營林生產科負責人呂學偉放下手中的干枯木向記者介紹說。
“剩余物高度不能超過1.5米,長度不能超過2.5米,這樣既能使雜木吸收充足陽光加快腐爛,又能防止水土流失。”趁著作業人員休息間隙,營林生產科技術人員向大家講解了森林綜合撫育生產規程。據悉,這個局為每個作業小組配備了營林技術員,跟班指導作業,真正確保了森林撫育進度和質量。
正午和煦的陽光灑在林間,午飯時間到了,左手面包,右手咸菜,作業人員吃得津津有味。短暫的午飯過后,林間又響起了割灌機的轟鳴聲……(記者 隋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