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論文集》近日由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輯完成,標志著對保護區建設的科研能力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確立了以“科技為支撐”的生態保護發展戰略目標,利用得天獨厚的天然實驗室、特種基因庫,先后聯合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相關大專院校,系統進行了野生動物、植物、水質水文、紅外遙感、GIS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科研考察活動。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在2000年至2013年的大型綜合科考活動。在歷時3年的科考中,拍攝收集了難能可貴的圖像影視資料及野生動植物基礎數據,基本掌握了保護區水質水文、野生動植物本底數據。
保護區管理局開展的“專項科研”活動,重點對原麝、紫貂、黑嘴松雞、駝鹿、馴鹿進行了系統研究,掌握了珍稀野生動物的分布分類、種群內部結構、種群數量、種群發展趨勢等,取得了階段性科研成果。在此基礎上,他們先后撰寫了“生態科普篇、生態篇、植物篇、動物篇”科研論文,填補了林區多項科研空白,為林區野生動植物深層次的研究提供了較高價值的資料。(通訊員 黃山 沈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