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1963年秋,地質隊接受庫都爾林業局中修廠工程地質勘探任務,共完成500多米的工程地質勘探,是建隊以來第一次在一個集中點完成的最大任務量。
1964年10月至11月,地質隊赴滿歸林業局進行工業區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探。完成水文地質10個孔,工程地質5個孔,總進尺123.43米。隨后,又在滿歸林業局的孟貴河森鐵大橋進行廠橋址工程地質鉆探。這是地質隊第一次承擔橋址的工程地質任務。隊員們頂著刺骨的寒風,雖然只完成了53米的鉆探仟務,卻開創了冬季河面鉆探的紀錄。同年冬季,在莫爾道嘎林業局進行了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普查,鉆探與人工挖孔23個,工程地質9個孔。水文普查最大流水量為每小時2400噸。
1965年以前,莫爾道嘎的職工群眾夏季靠挑河水,冬季靠冰雪化水作飲用水,給生活帶來了極大困難。林業設計院曾多次派地質隊反復尋找水源,都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1965年下半年,地質隊采取物探新技術,再度赴莫爾道嘎。通過電探普查,終于打出第一口百米深井,使莫爾道嘎人喝上了地下井水。
1965年初春,地質隊第一次承擔了黑龍江省加格達奇林區塔河林業局的援建任務。在援建中,隊員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人工挖孔5個,計66.10米,同時在1個多月的時間內還完成了18個孔、238.35米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鉆探。同年4月,為解決金河林業局達賴溝林場職工群眾吃水困難問題,經技術人員的精心勘察、選址,打出了笫一眼97米深的自噴深井,自噴流量為每小時3噸。
1966年3月,地質隊第二次進入安格林進行局址工程地質勘察。汽車滿載著帳篷、鉆具、鍋碗瓢盆、糧食、蔬菜和油脂材料開進深山老林。到沒有道路的地段,硬是靠人力把物資運到安格林。工作鋪開后,全體隊員拂曉就開工、開鉆,輪班吃飯,輪流睡覺,以最佳的工時利用率,提前完成了188.45米的鉆探任務。這年,林業設計院受林業部的指派開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參加開發建設“大會戰”的地質隊,在塔河、圖強、古蓮、阿木爾和加格達奇等地的局址、場址勘探中,共完成工程地質近2000米,受到國務院和林業部的通今嘉獎。
1967年初,林業設計院受林業部的委派,抽調部分工程技術人員和鉆探工人第一次走出大興安嶺林區,支援陜西省的甸陽縣和猶水縣的林區建設。工作2年,圓滿地完成廠援建任務。
1969年,地質隊第二次赴黑龍江省加格達奇林區塔河林業局,參加塔河電廠建設工程與水文地質勘探,完成水文地質3個孔。經抽水試驗,以每小時648噸的流水量,滿足了設計要求。為塔河電廠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和條件。
1978年,《大興安嶺多年凍土南界考察報告》獲黑龍江省科學大會獎。
(王宇新根據史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