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畢拉河局利用智能蟲情測報儀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各項工作
今年,畢拉河林業局在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積極爭取政策,先后引進了9臺智能蟲情測報儀,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工智能: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加大馬力
走進畢拉河林業局森防站大院,一臺不銹鋼材質,由雨控裝置、撞擊屏、燈管、落滑斗以及控制箱組成的測報儀成為一大亮點,瞬間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在測報儀的控制箱旁,幾名測報員忙得不亦樂乎,有的記錄、有的統計、有的鑒定燈誘成蟲種類、有的尋找較好的成蟲準備制作標本、有的收集進行掩埋......
“智能蟲情測報儀是新一代的蟲情測報工具,它通過光控、雨控、烘焙、轉倉、濕度LED顯示等工作原理,采用紅外線消殺和兩級烘干步驟,有利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部門對蟲情進行數量類別分析,可有效提高蟲情監測的時效性和預測的準確性。”
“你看,這個是柞蠶,和咱們吃的所謂蠶蛹的主要區別是,柞蠶是天然的,蠶蛹是人工釋放幼蟲在柞樹上飼養的,由于寄主為柞樹,使用稱之為柞蠶,也可以食用、做藥材等。我們利用蟲情測報儀進行監測具有趨光性成蟲,主要目的是根據上燈量以及雌雄比例,預測此林業有害生物種類發生趨勢,為下一年的防治打好基礎。”
近日,畢拉河林業局森防站副主任郝立波向記者闡釋著新一代智能蟲情測報儀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帶來的好處。
物聯網技術: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道路領航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畢拉河林業局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積極引進智能蟲情測報儀,使物聯網技術在此項工作中得到了初步的應用。
今年4月,畢拉河林業局森防站爭取政策引進了4臺智能蟲情測報儀,分別在森防站、諾敏、大二溝、羊其河等林場進行安裝,在沒有電源的地方供電方式采用太陽能供電,為了方便監測、收集等工作,確保蟲情測報燈能發揮有效的測報功能作用,他們安排林場兼職測報員對其做好管理維護、觀察監測、記錄等工作。
在以往的蟲情測報工作中,該林業局的測報組都是通過深入到森林中利用黑光燈進行監測,要根據監測的樹種選定地塊、確定距離、進行發電,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監測的時間都在晚間9點到次日凌晨3點,測報人員要克服蚊蟲叮咬、風吹雨打、風餐露宿等困難。然而,智能蟲情測報儀則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從春季4月啟動,到秋季的8月中旬停止,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蟲情測報儀的上方中部位置有一根燈管,燈亮時會吸引多種昆蟲飛來,撞到燈管旁邊的玻璃板上,順著玻璃掉入下方的集蟲箱中,經過紅外處理后,最后分別落到相應的接蟲容器里,倉滿可進行轉倉,工作人員定期開倉進行處理,給蟲情測報員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最后他們再根據單位時間內接蟲容器中的昆蟲數量、種類對比分析,來預測蟲情發生趨勢。同時,他們還將燈誘的天蛾、舟蛾、夜蛾、燈蛾等40余種進行標本制作,初步統計今年利用智能蟲情測報儀制作標本已有700余件。截至目前,該林業局已經引進9臺智能蟲情測報儀,在6個林場都進行了安裝,遍及整個生態功能區。
互聯網技術: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搭橋
為了方便工作的開展,這個林業局的森防站建立了蟲情測報微信群,并通過微信群監督檢查各林場的測報結果和監測記錄,并上傳相關學習資料到微信群,供各單位進行學習,使他們掌握更多的智能蟲情測報儀的使用方法、害蟲種類、監測方法、防治措施等。同時,他們還定期利用微信群進行微業務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監測員的業務水平。目前,他們與林場聯防聯治、統防統治,以及專業測報和基層測報相結合的監測調查方式,已成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對實現全面監測、準確預報、及時預警,及時準確撐握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期、發生量、發生范圍的預測預報起到了推動作用。(楊麗英 劉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