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 本網首席記者 趙佳佳 記者 李英 張旭 2月18日,農歷大年初三,當濃濃的年味兒還彌漫在人們相聚團圓的氛圍中,根河林業局五公里木材檢查站站長孔祥平和同事王瑞奇早8時準時到檢查站接班,換工作服、清雪、放桿……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一天。
根河林業局五公里木材檢查站位于根薩線5公里處,承擔著根河局根薩線上4個林場的林政、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監測等工作,是根河林業局2016年度開展的爭創星級文明檢查站活動中唯一一個被評為五星級的檢查站。春節期間,位于根河林業局各主要進出口和重要地段的檢查站、管護站均有人員在崗,五公里木材檢查站只是其中之一。
孔祥平和同事王瑞奇每次上班都乘坐2路公交車到兩公里半公交車站點下車,剩余兩公里半的路程他們步行約40分鐘到達卡站,下班亦如此。與平日里不同的是,今天接班陪伴二人的是城市里漸行漸遠的爆竹聲聲。
今年春節是孔祥平節日里在崗值班的第9年, 他和其他5名值班人員一樣編入執勤隊伍中,實行三班輪換,大年三十那天也是他的班。孔祥平告訴記者,在站里過年和家里一樣,年前林業局資源科和工會為檢查員們送來了春聯、鞭炮、餃子、雞、魚、瓜子和水果等,自己和同事在家里帶了青菜,一邊在電視上看春晚,一邊吃著年夜飯,年過得也很充實。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過年,孔祥平遠在烏海的哥哥一家時隔3年回家過年,王瑞奇在山東上班的兒子也難能在春節假期回家,對于年三十的團聚家宴,他們二人都無疑再次缺席了。
“你所想的也是別人所期盼的,春節誰不想與家人相聚,可是工作總要有人干,既然選擇了木材檢查站的工作崗位,就要無怨無悔、認真勤懇地做好。”孔祥平笑著說道。
孔祥平身高1米8,皮膚黝黑,眼睛炯炯有神,骨子里有著對工作的堅毅與持守。孔祥平的父親50年代從山東老家到林區支援邊疆建設,經歷過手持彎把鋸伐木的艱苦歲月,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林區建設發展付出了青春汗水。孔祥平1980年參加工作,90年代曾騎馬護林,后在防火辦工作了3年,從1996年后就一直從事木材檢查站的工作。林區全面“停伐”后,木材檢查站進入了生態保護建設的新階段,孔祥平和所有第二代務林人一樣,見證了林區歷史的時代跨越。2015年,孔祥平的兒子讀完大學回到林區,在林業局苗圃成為了一名員工。祖孫三代從木材生產到護林守綠,再到育苗種樹,彰顯了大興安嶺人的精神與時代變遷。
同是53歲的王瑞奇,不善言談,記者問一句,王瑞奇回答一句,之后便是靦腆地笑笑。王瑞奇是第一年在五公里木材檢查站過年,外調前在其他木材檢查站曾多次春節期間在崗。說起新年的愿望,他表示,身體好、工作好、家庭都好就知足了。簡單的話語,道出了所有務林人的心聲。
采訪中,恰逢根河林業局木材檢查站站長高曉龍春節期間巡崗,談及職工們的辛苦,高曉龍不禁感慨,根河林業局共有6個木材檢查站,站員30人,職工們工齡最短的20多年,工齡最長的近40年,但對于工作都任勞任怨,無論是崗位技能提升,還是理論知識學習、或是站內外建設等樣樣都行,特別是在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建設中,木材檢查站作為窗口單位,站員們不斷夯實本職工作,在根河林業局發展旅游業中積極發揮作用。
五公里木材檢查站前后有兩個卡桿,一根在根薩公路上,另一根在通往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所在地烏力庫瑪林場的必經之路上。隨著林區旅游的火熱,春節期間,木材檢查站不僅是游客合影留念佳地,也是小憩的驛站,更是了解林區野生動植物、森林資源保護知識的學習園地,站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有一種情懷叫愛崗敬業、踏實肯干;有一種精神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有一種摯愛叫守護綠水青山、共建幸福家園……讓我們為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站員們送上一張“敬業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