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朱高華
2018-05-25
1930 本網訊(首席記者 趙佳佳)5月,杜鵑花在林區由南向北相繼開放。日前,林區北部發現了3萬余畝集中連片的野生杜鵑花海,面積之大、數量之多,實屬罕見。5月13日,記者第一時間趕往該地,感受浩瀚杜鵑花海的奇特美景。
根河林業局開拉氣林場交叉布里溝是杜鵑花海分布區之一,在林場副主任白廣學的帶領下,汽車一路沿著蜿蜒曲折的簡易公路向目的地駛去,大約距離林場場部6公里處,透過車窗遠遠地看到,遠處的山坡和山頂處緋紅一片,興安杜鵑組成的粉紅色花海一路伴著我們前行,似絲帶、似海洋,更像是歡迎遠方來客鋪展開的粉紅色旗幟。
抵達山腳下,沁人心脾的花香伴著草木的味道迎面吹來,讓大興安嶺春的氣息更顯靈動與甜美。一簇簇興安杜鵑花開得正艷,與棵棵白樺樹吐出的新綠交相映襯,煞是好看。
登高遠眺,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的興安嶺處處艷紅,自然景觀更為壯美與震撼。看著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在這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白廣學表示,雖然知道這里年年開花,卻沒想到面積這么大、這么壯觀。他指著花叢中的火燒木“遺骸”告訴記者,這里15年前發生過森林火災,至今還保留著很多火燒木。
據初步勘測,這片集中連片的野生杜鵑花海分布在根河林業局和金河林業局生態功能區內,多生長在山坡和山頂地帶,面積約31500畝,受地形限制,不包括人未能到達測算的區域。
“大片杜鵑花出現和闊葉樹種的繁殖是生態系統恢復中重要的一環,證明了生態系統恢復進入了初級階段。”長期從事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研究的森林調查規劃院林業正高級工程師張重嶺說,實際上,早在原有生態系統中就有杜鵑的存在,林木過火后致使土壤疏松,產生了大量含有營養和稀有元素的草木灰,使土壤肥力增加,充足的光照也為灌木的迅速生長提供有力自然環境和空間,從而促進了集中連片野生杜鵑花海的形成。
興安杜鵑是大興安嶺灌木層中的明星,在整個植被演替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茂盛生長說明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穩定向好,自然修復能力強。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五大重點國有林區之一,林業生態功能區10.67萬平方公里,天然林面積、森林蓄積占全國國有林區之首,森林年凈生長量能夠承擔我國政府履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的十分之一,擁有完備的森林、草原、濕地三大自然生態系統,維護著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東北糧食主產區的生態安全,是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