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青春年華獻給了畜牧獸醫事業

姚旭峰
2021-04-28
2668
  我是20世紀60年代來到林區支援邊疆的老知識分子,今年75歲了。經歷了林區開發建設60多年的風雨滄桑,把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林區,擔當起我們那一代人的使命與責任。
  1942年9月我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父親是一名自食其力的鐵路技術工人。1960年,我18歲,考入山西農牧學院,主修畜牧獸醫專業。1965年,我服從分配,來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被分配到烏爾旗漢林業局。工作了一段時間,領導問我有什么要求,我還是那句話:“到牛馬多的地方去,那里可以發揮我的專業特長。”1966年,我被調到了興安里林場。
  當時正值夏季,我搭乘一輛運材汽車,一路顛簸地來到了距離局址70公里的興安里林場。當時的集材生產還要依靠畜力,牛馬套子承擔著生產一線集材的重要任務,林場正缺獸醫,所以對我的到來,從林場主任到職工群眾都是非常歡迎的。林場主任帶領職工群眾等在板夾泥辦公室大門口,一見我坐的運材汽車到了,馬上圍上來,又是握手又是寒暄,把我領進板夾泥的集體宿舍,屋子里擠滿了圍觀的群眾。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正盼著呢,大學生獸醫就來了。”“遠道來的,不容易,趕緊給整點好吃的吧。”大家忙活起來。飯菜上桌了,有本地的山蘑炒白菜、素炒金針菜、卜留克咸菜,水蘿卜、大蔥、香菜等各色蘸醬菜,最吸引大伙眼球的是一小盆豬肉燉粉條。林場主任歉疚地說:“林場條件有限,這就是最豐盛的待客席了。”
  林場的飲食的確很單調,對于我這個從小在南方長大的年輕人來說,飲食關是必須要通過的考驗。一來飯菜口味太咸,二來胃受不了粗糧的磨礪。不吃吧,餓得慌;吃吧,又消化不良,胃里一個勁兒地返酸水。后來,我想出了辦法:胃酸難受時,我就喝點食用小蘇打沏的水,酸堿中和,倒省去了長期吃肝胃祛痛片的麻煩。
  我擔任了林場的獸醫,責任是做好所有牛馬的診治和防疫工作。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山上還用牛馬套子集材。每到冬季,林場便進入了木材生產的高峰季節。由于高強度的工作,牛馬傷病率高,獸醫特別繁忙,工作沒有白天黑夜之分,經常是深更半夜接到牛馬傷病的消息。我一人騎馬緊急出診,天寒地凍、頂風冒雪,加之天黑路滑、山路崎嶇,我從馬上摔下來、打破眼鏡、受點輕傷的事時有發生。
  有一年冬天,林場小工隊的兩匹馬腿骨折了,我忙了一晚上才將馬腿接好并打上夾板。治療完畢,我才感覺到又餓又累,這才想起還沒吃晚飯。看到我一副拼命三郎的工作架勢,有人不理解,可是我深深懂得:牛馬是林場的財富,是林場的生產工具,救治它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我絕不可以敷衍了事、推拖搪塞。
  對工作一絲不茍的習慣我一直保留至今。即使我后來調到了林業局獸醫站,只要林場發生疫情,我也從不推辭。有一年,興安里林場的牛群發生了疫情,半夜里有人通知我去救治。我二話沒說,騎上馬連夜趕往目的地。天亮之前總算趕到了疫區,顧不上休息,馬上為生病的牲畜診治、隔離、消毒,及時控制了疫情蔓延。還有一次趕上發大水,興安里林場的馬群發生了疫情,我受林業局委托,坐大客車趕到了烏爾旗漢林場。從烏爾旗漢林業局局址到興安里林場的道路被洪水沖壞,車輛無法通行,這40公里的路我只能步行,涉過淺灘,锳過齊腰深的河水,走了整整一天,體力嚴重透支。由于診治及時,我所經手治療的牲畜絕大多數都轉危為安。
  我在興安里林場一待就是七年,從勤奮工作、愛崗敬業中我有了充實的感覺,這種感覺暫時填補了物質生活的貧乏。可是困擾我的不只是飲食問題,還有健康問題。
從小身體瘦弱、單薄的我不適應林區的高寒氣候、物質匱乏的環境,加之工作勞累積勞成疾,患上了高血壓、痔瘡、腰腿痛等多種疾病。當時林場交通不便,我因為工作忙無條件看病就診,就一直咬牙堅持不去醫院,在頭疼、腰腿疼嚴重到無法忍受時,吃兩片鎮痛片頂一頂。痔瘡經常出血也不在意,仍然帶病堅持工作。1971年早春,我終于病倒了,劇烈腰痛、尿血,臥床不起,病情嚴重。林場馬上聯系一輛大卡車,將我放在卡車車廂平躺著,我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和氈靴,蓋著厚厚的棉被,頭上戴著狗皮帽子,感覺大卡車爭分奪秒地向著山下醫院趕去。我被送到林業局醫院,經過診斷,我患的是急性腎炎,住了半個多月醫院,我的病情才得以好轉。
  在大家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在興安里林場成了家,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庭,結束了幾年的光棍生涯。1973年冬天,我因工作需要,從林場調到林業局獸醫站。當時,我和妻子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搬家成了一件難事。我們租了一間板夾泥房子,在這個房子住了兩年,林業局為我分配了磚房。磚房面積大約40平方米,大、小屋加廚房,還有前后兩小塊菜園子可以種植蔬菜。我和妻子勤儉持家,自己節衣縮食,從工資里擠出一點錢按月郵寄給雙方老人;我們自己動手,在園子里種植土豆、白菜、黃瓜、西紅柿、蠶豆等各色蔬菜,既可以給孩子們補充點營養,又可以省下買菜的錢。我由此學會了種菜、養豬、漚糞等各種農活兒。
  1976年打倒了“四人幫”,知識分子得到重用,我也因此喜事連連:1984年我被提升為副科級干部,擔任林業局獸醫站站長,同年遷入三居室的新樓房;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晉升高級獸醫師,并漲了工資。我心情舒暢,一心一意地撲在工作上。為林業局畜牧獸醫戰線的改革,我走遍了全局各個林場; 為培養林區的畜牧獸醫人才,我赴根河、圖里河局講課;為林區畜牧獸醫學會的建設和發展奔忙于林管局和各林業局之間。對于我的付出,林管局、林業局給予了豐厚的回報,我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受到了表彰和獎勵。
  1998年我退休后,林區調整產業結構,養殖業的發展重新受到了重視。我作為一名老知識分子,總想為林區、為養殖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00年末,林區老科協烏爾旗漢分會掛牌成立了,我被推選為分會理事。雖然身患腦梗塞、身體狀況不好,可是我堅持帶病工作。多年來,我隨同林業局黨委宣傳部上山開展送技術活動,為林場養殖戶講解牛馬羊飼養、防疫等養殖技術,我還去局址各基層單位義務開展送技術上門服務。2001年初,林業局從海拉爾地區購進200多頭牛,分給各基層單位飼養。鑒于海拉爾地區與我地區草質不同,飼養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我撰寫了《關于外地牛群在我地區安全越冬的建議》,呈報給林業局,得到林業局黨政領導的認可,并將建議印發到養牛的各基層單位。我還多次為各林場免費診治生病牛群,受到大家的好評。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名老知識分子、一名黨員為林區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如今,我享受著舒心的晚年生活和天倫之樂,感到特別欣慰和滿足。(馮崑梧)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