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老少三輩幾十年擠在低矮破舊的小平房里,夏天漏雨,冬天漏風,這是棚戶區(qū)里不堪回首的往事,成為幾代務林人共同的記憶。黨的十八大以來,阿里河森工公司始終把民生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大力推進“棚改”“舊改”工作。10年間,低矮潮濕的板夾泥房消失,職工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走進棚改新區(qū),看到的是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回想起住棚戶區(qū)老房子時,職工李淑芳感慨地說:“我們一家六口住在50多平方米的板夾泥房里,那板夾泥房的房齡有40多年了,地基下沉,墻體傾斜變形,碰上連雨天,晚上都不敢睡覺,擔心房子漏雨。”
8年前,李淑芳夫妻住上65平方米的樓房,兒女們住上了80多平方米的樓房。說起現(xiàn)在的生活,李淑芳很滿足,她說:“如今的小區(qū)里空氣好,有花園、綠化帶、健身設施、小超市,每天在小區(qū)里與一幫老朋友聊聊天,一起鍛煉身體,生活很幸福。”
阿里河森工公司把棚改拆遷戶利益放在第一位,積極協(xié)調和解決拆遷職工群眾諸如搬家、租房等困難,針對“鰥寡孤獨病”等特殊群眾,還安排專人有針對性地服務。同時,還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將樓區(qū)建成以中心綠地、院落綠地、道路綠地為主的特色綠地,綠地、花壇、庭院燈、健身場地、文化長廊、休閑亭、文化座椅、花木生態(tài)園、百貨市場、商飲服務一應俱全,實現(xiàn)人居環(huán)境花園化的工作目標。
王禮春的家在欣馨嘉園A區(qū),有75平方米,裝修風格別有一番韻味。“早些年,別說裝修了,家里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就是好呀。以前一家人住著近30平方米的土房,一住就是40多年,甭說多憋屈了。在分房時,公司特意出臺70周歲以上老人、傷殘人員按個人申請優(yōu)先在一樓、二樓范圍內抽取房號的措施,沒想到我們真抓到了一樓,心里特別高興。”
近幾年來,該公司與屬地政府對10年以前所建的樓房進行升級改造,對居民樓免費更換塑鋼窗、防盜門,樓體增加保溫層,粉刷外墻,改造暖氣……居民的幸福指數(shù)也在老舊小區(qū)改造中得到了“升級”。
“盡管是舊樓房,但現(xiàn)在跟新樓一樣。您瞧,這樓的外觀多漂亮,自從小區(qū)改造升級,再也不擔心漏水、堵塞問題了。”居民張永泉高興地說。
該公司職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3377戶“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使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欒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