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融媒體報道組記者趙興祖
通訊員李鳳偉高穎楠何康紅李志鳳
初冬的內蒙古大興安嶺霜雪滿山、銀裝素裹。
11月14日,在得耳布爾森工公司應急事務處辦公室,黨總支書記王曉奕看著森工集團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下發的《關于結束秋季森林防火期的通知》,如釋重負地說:“11月15日,林區全面結束秋季森林防火期,在公司全體干部職工的努力下,我們圓滿完成了全年的森林防滅火工作,實現了連續64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階段性目標。”
林區全面結束秋季森林防火期,也標志著森工集團2022年森林防滅火工作取得全勝。連續五年未發生人為森林火災,成績實屬不易。
今年以來,森工集團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決策部署,聚焦“嚴細實專精早”,嚴格落實責任,突出火災防范,強化應急處置,提升能力建設,實現了“不發生人為較大森林火災、不發生影響較大自然火災、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的工作目標。
織密“責任網”筑牢森林防滅火陣地
這是一次復雜嚴峻的挑戰,2022年林區天氣異常多變,大風日數多于常年,干旱少雨、雷暴天氣頻發,加之氣候、物候、自然條件等不利因素疊加,林內可燃物存量隱患和增量風險交織。
枝繁葉茂一百年,化為灰燼一瞬間。面對嚴峻的森林防火形勢,森工集團堅持黨政同責的責任管理機制,不斷推進“林長制”工作的落實,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細化責任分工,明確領導責任、直接責任、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火源管理責任、組織撲救責任“六個責任”,層層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8713份,做到每一處關鍵點、每一項工作都有責任領導、責任部門、責任人,形成了責任鏈條和網格化責任體系。
實行集團總部、森工(林業)公司、林場三級負責人包片蹲點督查和紀檢監察部門監督檢查機制,森工集團成立9個督查組,著眼“細枝末節”較真碰硬,盯緊最偏遠、最艱苦區域火源管理的短板和漏洞,突出火源管控、瞭望預警、人員機具、反應出動等關鍵環節,分類細化65項督查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明確整改時限,進遠山、查外站,沉一線、看細節,排隱患、堵漏洞,形成完整閉合的工作鏈條。
各督查組將森林防滅火工作作為頭等大事、首要任務、第一責任,始終堅持在森林防滅火一線,開展實地督導檢查。防火期內,累計督查154天,督查林場123個、檢查站126個、瞭望塔51座、施工作業點63個、牧業點114個、獵民點4個、靠前駐防點10處,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督促整改落實,消除人為火險隱患。
加固“防護網”提升快速撲救能力
這是一組令人欣慰的數據,全年成功堵截1起境外火,快速撲滅9起雷電火,當日滅火率達到100%,平均撲滅時間2.3小時。
“今年,我們按照森工集團的統一部署,從4月到9月,先后完成了烏爾旗漢森工公司溫庫圖林場、北部原始林區、滿歸航站的靠前駐防任務,累計駐防時間達154天。”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航護部部長袁忠芳告訴記者,航空特勤突擊隊的特點是快速、機動、精干、多能,作為攻堅力量,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火場,快速處置火情。
科學設防,優化兵力布置,是森工集團提倡用精兵、打快仗,避免人海戰、消耗戰的一個生動實踐。
森工集團實施靠前駐防、南北移防措施,安排靠前駐防總兵力6229人,其中春季北兵南調,向林農牧交錯、社情復雜的東南部地區靠前駐防1245人;夏季南兵北調,向北部原始林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靠前駐防835人,在林區中南部溫庫圖、北部烏瑪零公里派出移動航站,確保實現打早、打小、打了。
2022年,森工集團落實林業專業、半專業撲火隊伍8097人,森林消防隊伍1384人,撲火總兵力近萬人。備齊撲火工器具及防護裝備17.5萬臺(套)、運兵車輛1007臺、大型機械設備205臺,落實航空護林飛機8架,儲備航油254噸,充分發揮航空滅火空中優勢。綜合考量反應速度、作戰半徑和力量互補,將林區23個聯防單位劃分為6個戰區,在5個中心森工公司和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設立森工集團前指基地,保證發生火情反應迅速、力量互補、就近撲救,突出力量和裝備的多元化運用,森林消防隊伍、林業專業隊伍、航空消防力量空地一體、協同配合、立體作戰,確保有火當日滅。
與此同時,森工集團與毗鄰地區、屬地政府、電力、鐵路、氣象、森林公安、森林消防等單位部門簽訂聯防協議,密切工作機制,明晰職責分工,筑牢社會化聯防體系,實現森林防滅火無邊界。
打造“智慧網”提高火源管控效率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隨著林區森林資源總量逐年增加,森林防滅火工作壓力增大。
在綽爾森工公司古營河林場古扎線入口處,黑色的鐵藝大門格外顯眼,雖然大門不見鎖頭,外人卻不能打開。
“這個大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只有錄入信息的工作人員在這里掃臉成功后大門才能打開。”古營河林場102管護站管護員雷云平介紹說。今年,綽爾森工公司在重要入山口共設置了12套入山人臉識別系統,凡出入大門的人臉信息都會通過光纖通信網絡實時傳輸到應急事務處監測中心,有效監管入山人員。這是繼2021年公司安裝86套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后,在預警監測上實施的又一“智慧”舉措,為“看好門、管好人、守好山”增添了科技手段。
“空天地人”立體監測,科技“加碼”層層助力。今年以來,林區258座瞭望塔798名瞭望人員全天值守,衛星遙感熱點、氣象雷電測報、飛機空中巡護、高山瞭望與遠程視頻監控交叉互補,密切監視火情。森工集團為各單位配備無人機實時成圖系統,實現第一時間獲取火場數據并回傳,為科學指揮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森工集團持續推進野外火源和輸電線路專項治理活動,重點加大“七點三線”管控力度,期間,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派出檢查組556個,出動人員7116人次,打擊處理和教育人員687人次,發出整改通知書410份,整改火險隱患510處,受理刑事案件1起,查處、破獲刑事案件1起,移送起訴1人,教育、勸阻687人。聯合屬地電力部門開展林區輸配電設施火災隱患專項排查治理工作,排查整治所轄林區涉林輸電線路1849公里,完成治理火災隱患線路976公里,切實從源頭上防范化解了森林火災重大風險。
遍撒“宣傳網”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這是一場事關生態保護的硬仗,林區以開展多渠道、多樣式、全方位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起全民參與森林防火的濃厚氛圍。
“不要攜帶火種進山入林,不要在林區吸煙,清理秸稈時不能圖一時方便在野外隨意點燒……”自2019年被聘為生態保護“協查員”,每到森林防火期,大楊樹林業有限公司烏魯布鐵林場鐵東村村民李占波便一邊放牧,一邊向過往村民宣傳防火知識。
大楊樹生態功能區內總人口達25萬人,其中有近10萬人散居在林區腹地,道路四通八達,村屯連隊農牧業點星羅棋布,多達2000多個,遍布生態功能區內的溝溝岔岔,林情、社情非常復雜,防火難度極大。為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大楊樹林業有限公司聘用野外作業點人員、牧民、行政村負責人539人,擔任森林防滅火生態保護信息員、協查員、協管員,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群眾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格局。
實踐證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群眾是基礎。森工集團不斷加強群防群治工作,對早于責任區內巡護、瞭望人員發現火情、隱患、舉報違規用火行為的職工群眾予以物質獎勵,鼓勵林區廣大職工群眾共同參與森林火災防控。
喇叭響起來、標語貼起來、橫幅掛起來、宣傳牌豎起來……2022年森林防火期,森工集團以“扛起生態保護重任筑牢森林防火長城”為主題,開展各類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725次,出動1.6萬人次、車輛3843臺(次),懸掛彩旗7.6萬面、橫幅6580條,印發宣傳手冊1320本,維修更新固定宣傳牌796塊,推廣應用“防火碼”和中國森林草原防火微信公眾號,筑牢防范森林火災的思想防線,營造全民防火濃厚氛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牢牢守住森林生態安全,就是守住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林區上下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責任使命,全力筑牢綠色生態防線,再交森林防滅火工作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