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最近公映了一部描寫公安戰線上普通民警的電影《片警寶音》,影片講述的是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民警寶音,20年里他騎著摩托車奔波在16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每天為牧民們處理各種雞毛蒜皮的民事糾紛外,還義務承擔了戈壁郵遞員的工作。他的生活看起來機械而又艱辛,卻肩負著維護邊疆穩定的重任,影片是根據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派出所副所長寶音德力格爾事跡改編的。
寶音,全名叫寶音德力格爾,2015年我有幸見到了寶音本人。
十一月的陰山有些荒涼蕭瑟,兩個半小時的崎嶇山路,竟然把我這個總開車的人給晃暈了,在接近迷糊的精神狀態下,我和公安宣傳戰線的戰友們來到了烏拉特草原上的潮溫都爾派出所。
初見寶音,便讓人覺得他很樸實,他雖然是蒙古族,卻沒有北方游牧民族強壯的體魄,說話帶著濃重的西北腔調,常常需要有人幫著翻譯,才能聽得懂他說話,他那憨厚的笑容顯得真誠、平易近人,相信這也是牧民喜歡他的原因吧!因為常年騎摩托車在草原上為牧民服務,風吹日曬,讓寶音顯得比實際年齡看著大些,但寶音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特別好,他愛這里的工作,愛這里的生活,也愛這里的牧民。在烏拉特草原,他就像當地的駱駝一樣,頑強的工作著。
后來我得知,在見到寶音的前一周,轄區牧民哈某與丈夫因孩子的問題再度發生了爭吵,哈某一氣之下服了藥。危急關頭,哈某的丈夫第一個想起的人就是寶音。寶音聞訊立即把哈某送到旗醫院診治。經過搶救,哈某脫離了危險,看到康復的妻子,哈某的丈夫拉著寶音的手說:“你不單是救了她,更救了我這個家呀!”
在這片草原上,很多牧民都親切地稱呼寶音為“我們的貼心人”、“賽因察戈答”(漢語音譯,意為好警察)。
與寶音交談中,他總是說這都是自己應該做的,我了解到,寶音在這片1672公里的責任區內堅持了17年為當地牧民服務,他走遍了這里的每一寸土地,可以看到他親手繪制的地圖上詳細的標明了轄區內牧民的家、每棵樹、每塊石頭的位置,他練就了準確、清晰找到地圖上標明事物的本領。
在寶音身上,可以看到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強烈的職業道德觀念和愛崗敬業精神。針對這里的實際情況,寶音創新出了“寶音工作法”。這是寶音腳踏實地在群眾中扎實開展基層工作,在艱苦的環境中,服務于牧民,歷經十七年耕耘,總結出的一套實用工作法。
寶音對轄區內所有人口情況都了然于胸,在他的辦公室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厚厚的檔案。即使有人戶分離的情況,也都全部采集了人口相片、所有戶主的電話和聯系方式,集中打印成表冊,翻開表冊,2000個居民的情況一覽無余,寶音還針對常住人口按分布和路程分組,分別繪制了嘎查平面圖。每一幅平面圖與戶主小底冊的編號相對應、統一。牧民同名的比較多,他就自己創新,給他們編號,如大巴特、小巴特、王巴特、白巴特,一目了然。經過檢驗這一工作法十分實用,后來,寶音的工作方法經過與矢量電子地圖相結合,便在全區公安派出所得到全面推廣,現命名為“一標三實”,成為了公安體制改革中重要的一環。
這就是寶音,一個平凡的民警堅持于平凡的工作,卻獲得了不平凡的成績,他用身體力行踐行對祖國、對公安事業不變的承諾。
□楊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