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名叫于軍民,中共黨員,曾在部隊服役4年,自1989年在內蒙古綽爾森林公安局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已有30余年。他在刑警隊當過偵查員、副隊長、大隊長,直到在經偵大隊當大隊長,始終堅守在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的一線。他說:“從部隊到警營,不變的是無論白天黑夜,一聲“到”,一生“到”。
老于在刑警隊偵破過很多刑事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偵查經驗。有一年在塔爾氣鎮轄區連續發生入賓館盜竊案件,當時在林區辦案條件設備不樂觀的情況下,他憑借執著鉆研的精神破了該案件。1990年的一天某賓館報警稱:“賓館丟失名貴煙、食品和錢物總價達2萬余元”,接警后,作為刑偵隊副隊長的老于迅速帶兩名民警到達賓館,勘察現場,案件還處于偵查階段時,又接到同一個賓館報警,稱賓館工作人員衣物被盜,公安局成立專案組討論分析,大家都認為,不可能同一個人再次盜竊同一個賓館,留下足跡,除非是小孩或者是智力不足人員?但老于認為是同一人單獨兩次作案,不可能是小孩。由于那時的鑒定技術不太先進,其他方面沒有任何破綻,只能對鞋印進行足跡確認。那時小鎮還沒有水泥路,都是土路,被盜竊賓館的入室窗戶前面都是土路,來往的人們走過的鞋印密密麻麻,但老于仔細觀察,從眾多鞋印中發現蹤跡可循的鞋印,仔細研究鞋印特征、大小、花紋,深淺……在大街上,鑒別來來回回過往人員的鞋印。小鎮雖小,但每天不計其數的人來來往往,確定目標實屬“大海撈針”,但就在某一天因這鞋印,老于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因此老于榮獲個人三等功。
老于在刑偵工作多年,一直閃爍著著優秀的偵查員和技術員的光芒。1998年9月25日,老于與往常一樣值班,突然有人報警稱:“發生命案了,鎮中學某副校長被殺”,老于迅速帶幾名民警出警到達事發地點現場勘驗,詢問案件相關人員,但一無所獲,但老于仍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偵查。一天,老于的妻子,在家里招待客人吃飯,客人無意的一句話點醒老于的思緒。客人說到:“那天校長辦公室裝修時王某某幫他表兄去干活了……副校長那么年輕有為的人,怎么就命不長呢?”,她們在惋惜被殺校長同時,老于的思緒早已“飄”到王某某的身上去了,因為王某某正是老于之前辦案時,經常碰到的教育警示之人。老于連夜趕到局里,請示領導,召集案件調查相關人員,進行研討,立即組織警力調查王某。發現王某做火車跑了,隨后公安局搜集足夠證據對王某進行地毯式搜查,聯系當地多方力量,終于在塔爾氣站發往海拉爾站的火車上當場截獲抓捕了王某。
連夜詢問王某,嫌疑人交代了滔天罪行犯罪事實,還提到了同伙。案件經過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小鎮中學校長辦公室翻修,雇了兩個裝修工干活,沒想到兩個人看到校長辦公室的保險箱起疑心,半夜爬窗戶盜竊,這時正上方二樓的副校長正在辦公,突然聽到樓下有動靜,以為校長在辦公室,下樓推開門一看,兩個人正在盜竊,突然看見有人進來,慌亂中倆人把副校長綁起來封住口,毆打至昏迷,被金錢迷惑了雙眼的兩人,盜竊完后,怕泄露了身份,直接殺人滅口后逃竄。他們約定在博克圖火車站匯合,同伙等兩天沒等到王某又返回小鎮,因為盜竊的錢財一萬余元都在王某身上,同伙身上沒錢自然就走不遠了。藏在親戚的家中,親戚的家人看到公安局通緝令后,秘密報警,連夜抓獲同伙,至此案件告破。
在刑偵辦理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三十年如一日的刑警生涯練就了老于嫉惡如仇的性格,也培養了他對待工作無私忘我,不查個水落石出不松勁,不抓到犯罪分子誓不罷休的精神。小鎮人民回歸安寧和諧,民警老于長舒了一口氣,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
老于常年生活在林區,在勘查森林火災火因工作中,率先垂范,帶領工作小組圓滿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火因調查任務。小鎮地處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有豐富多樣性的動植物,每當防火季節,民警們馬不停蹄的進行防火應急預案和宣傳,還是阻擋不住火警發生,2018年4月,綽爾林業局古營河施業區發生火情,老于立即帶領火因調查組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火因調查工作。山上雜草叢生,民警徒步翻山越嶺20余公里趕往火災現場,冒著隨時被倒樹砸傷的危險踏進森林火災現場找著火點,在高度危險和艱辛的環境下每一個點、每一個線、每一個面的查找,成功查清火因。
他沒有不朽的豐功偉績,沒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三十余年的從警生涯,他始終扎根于基層一線,矢志不渝地獻身于公安事業,在平凡而艱苦的崗位上默默工作,守護者這片綠色林海。
□陳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