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世界衛生組織官員13日說,全球近20億人被迫喝著受糞便污染的水,面臨感染霍亂、痢疾、傷寒、脊髓灰質炎等疾病的風險,大部分國家需要在飲用水衛生方面大幅增加投入。
世衛組織公共衛生、環境和健康部門主管瑪麗亞·內拉說:“受污染的飲用水估計每年造成50多萬人因腹瀉死亡,而且是多種被忽視的熱帶病的主要成因,其中包括腸道蠕蟲、血吸蟲病和沙眼。”
世衛組織當天發布“聯合國水機制”2017年全球環境衛生和飲用水分析評估報告,對各國過去3年平均增加4.9%的財政預算用于改善水、環境和個人衛生狀況表示歡迎。報告同時指出,80%的國家表示,僅靠自身無法提供充足資金實現本國在這方面設定的目標,尤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并不總能持續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
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為接下來的15年設定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到2030年,全球實現人人享有安全且負擔得起的用水和環境衛生服務。
報告說,2012年至2015年,用于水和環境衛生的官方發展援助(ODA)撥款從63億美元增加至74億美元,但各國同期承諾的援助金額從104億美元減少至82億美元。這意味著,如果承諾金額繼續減少,撥款額今后也將減少。
盡管資金缺口巨大,已有147個國家表明有能力籌集必要的資金,實現讓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減少一半這一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95個國家已近達到環境衛生方面的相關具體目標。
“我們有能力應對這一挑戰,”聯合國水機制主席、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蓋伊·賴德說,“在水和環境衛生方面增加投資,可以為人類健康與發展產生充實的效益,創造就業,并確保我們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胡若愚)【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