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防沙治沙面積全國第一 這里是綠韻澎湃的內蒙古

2025-03-10
4744

■內蒙古日報記者 霍曉慶

“2024年我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的這一信息引發廣泛關注。

亮眼的綠色成績單,詮釋大國擔當;信心和底氣,在這個春天拔節生長。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這份綠色成績單在內蒙古有著更加生動而具象化的表達———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954萬畝,居全國首位;治沙、造林、種草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3%、220%、14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45.5%。

這就是內蒙古,以“綠”為筆,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底色。

防沙治沙筑牢綠色防線

2月中旬,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北緣,長達420公里的沿黃鎖邊林草帶進入決戰期。這項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世紀工程,即將在2025年迎來歷史性貫通。工程固沙的原材料和機械、人員已經到位,只等土地解凍開工令下。

2月28日,阿拉善盟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鎖邊林草帶“合龍”戰正式打響。在歷年治理的基礎上,阿拉善盟將用半年的時間,補齊全面合龍的最后“缺口”,用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帶,把三大沙漠牢牢鎖住。

……

內蒙古的春天,已然是綠潮涌動。

作為我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國家“三北”工程沙化土地治理最大的任務量在內蒙古;三大標志性戰役,有兩個半在內蒙古。防沙治沙,是內蒙古牢記“國之大者”的責任和擔當,也是構筑堅不可摧的綠色防線的基礎。

2024年,內蒙古以日均治沙6萬畝的速度刷新了防沙治沙記錄。2025年,內蒙古繼續當主攻、打頭陣,全年要完成防沙治沙2000萬畝以上,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新建新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配套治沙140萬畝以上,奮力奪取“三北”工程攻堅戰新勝利。

人到半山坡更陡,水到中游浪更急。三北地區降水量稀少、自然條件惡劣、生態脆弱。生態用水短缺是公認的影響工程建設的難題。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李彬認為,首先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實施防治措施。對于原生沙漠、戈壁和荒漠,應以自然修復為主;對于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進行人工修復時,要尊重自然規律,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沙則沙、宜荒則荒。其次要堅持以水定綠,科學精準實施防治措施。一方面合理確定喬灌草比例和治理措施,使其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另一方面,通過精細化調度,用好雨洪水資源,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

系統治理厚植綠色優勢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任何一個環節的動作,都會影響到其他環節,乃至影響生態系統全局。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沙漠等豐富多樣的自然形態。一直以來,內蒙古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高質量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不斷厚植綠色優勢。

護林,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大興安嶺“掛斧停鋸”,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大規模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毀林毀草違法行為。

護草,加大草原保護修復力度,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廣袤草原“帶薪休假”,在17個旗縣啟動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試點工作,試點旗縣草畜平衡指數全部降至10%以下。

治水,深入實施節水行動,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察汗淖爾流域生態環境穩步改善,“一湖兩海”重現風采。

治沙,“三北”工程六期全面啟動,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順利推進。

……

大工程帶動大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打造了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呼倫湖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等多個國家級、自治區級系統治理工程示范項目,如今,這些示范項目正輻射帶動全域系統治理。

生態興則文明興。內蒙古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成果有目共睹。“我深切感受到內蒙古正以務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全國人大代表、包頭稀土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閆宏偉說。

產業轉化實現綠色價值

2025年初,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傳來消息:2024年內蒙古林草產業總產值再創新高,突破1000億元。全區林草產業呈現出“一產穩中有進、二產轉型加快、三產貢獻率顯著提高”的發展態勢。

這幅綠富同行、綠富同興的新圖景,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內蒙古持續發力。

2024年,內蒙古各級林草部門緊緊圍繞“做優五大特色產業、提升四大傳統產業、培育三大潛力產業”總體思路,有力實施“建強基地、延伸鏈條、培優主體、打造示范、創新驅動、強化品牌”六大任務,林草資源“錢庫”“糧庫”功能持續增強。全區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木本油料、森林藥材、林產飲料等各類經濟林產量達134萬噸,各類飼草產量達7800萬噸,草種供給能力達到800萬公斤,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貢獻重要力量。

盡管內蒙古林草產業發展精彩紛呈,但“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狀況依然沒有破題。主要體現在缺龍頭、缺加工、缺品牌上,各地的產業化經營水平偏低,企業“單打獨斗”,缺少競爭力。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民盟內蒙古區委會主委趙吉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內蒙古也要因地制宜培育生態領域新質生產力,在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支撐下,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將生態大資源轉化為新型大產業。”

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內蒙古將積極引進和培育生產加工企業,加大重點龍頭企業扶持力度,著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的品牌,推動林草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林業產業方面,2025年將制定首批特色林產品地方標準20個以上,加快創建特色林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引領企業闖市場、拓銷路。草產業方面,要從政策扶持、良種培育、飼草供給、加工儲運等方面協同發力,確保飼草供給能力穩定在7800萬噸以上,推動草產業鏈跨過千億級。

“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明晰目標與路徑。內蒙古只爭朝夕抓落實,努力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不可破。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