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科學綠化,“三北”生態蝶變的戰略抉擇

唐永朋
2025-03-15
4086

“三北”工程承載著構筑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歷史使命。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新階段,科學綠化成為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的關鍵路徑。通過科學種樹推進國土綠化,是實現“三北”工程生態蝶變的戰略抉擇。

以水定綠:構建水資源與植被的動態平衡

生態水文學研究揭示,干旱區植被建設的本質,在于重構“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態用水”的健康循環網絡。當大規模、高密度的人工造林突破區域水資源承載閾值時,可能引發深層土壤干化或林分衰退等次生生態問題,這正是“以水定綠”之立論根基。但需要辯證認知的是,一定數量的植被覆蓋不僅是必要的發揮固土保墑、調節水文的基礎功能,更能通過植被蒸騰和改良土壤促進局地水文循環,實現“以綠調水”。

“以水定綠”與“以綠調水”的辯證統一,要求我們建立動態的閾值管理機制:既要依據水資源總量設定植被密度上限,又應通過合理配置植被,增強系統的水循環能力。鄂爾多斯高原的實踐表明,選擇檸條、沙柳等節水型鄉土樹種構建低覆蓋度固沙林,可使單位土地面積總蒸散量降低23%,同時提升降水入滲率18%,生動詮釋了“以水定綠”與“以綠調水”的辯證統一。

空間優化:探索土地資源的復合利用

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既要為生態建設預留充足空間,如科學劃定林地保護紅線,更需打破“生態—生產”的二元對立思維,如創新構建用地兼容度評價體系,通過林田鑲嵌格局實現空間增效。

河套平原地區的“三帶梯度防護體系”頗具示范價值:緊鄰農田的檸條灌木籬帶可削減地表風速30%—40%;中層經濟林帶形成溫濕度緩沖層,使玉米抽雄期有效積溫增加20℃—30℃;外圍楊樹、樟子松防護林帶則構建起立體高大防沙屏障。這種空間配置使耕地灌溉用水減少25%,經濟林帶畝均增收800元以上,真正實現“綠進田不退”的系統效益。監測數據顯示,此類復合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較單一林分提升42%,印證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生態經濟價值。

天人協同:把握人工干預與自然恢復的平衡點

在國土綠化過程中,過度依賴人力投入成本高、難以持續,而完全依賴自然恢復則難以滿足生態治理的時效性需求。科學路徑在于建立“正向干預—自然響應”的良性機制,通過人工措施創造基礎條件,激發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潛能。

毛烏素沙地南緣的榆林治理實踐,譜寫著人工修復與自然演替的協奏曲。在流動沙丘區,采用麥草方格固沙與樟子松造林相結合,3年內即可將地表粗糙度提升15倍,有效固定沙源。在具備自然恢復潛力的半固定沙地,通過5年封育禁牧,沙蒿、沙打旺等鄉土植被蓋度從不足10%恢復至45%,形成穩定的沙地生態系統。對比研究表明,人工干預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年均增長0.12%,而自然恢復區節肢動物多樣性指數提升37%。這種短期人工干預筑基、長期自然恢復增效的模式,使植被恢復成本降低40%,生態系統韌性指數提高28%,生動詮釋了天人協同的治理智慧。

“三北”工程促進生態蝶變,實質是系統思維引領下的要素重組與功能躍升。從水資源閾值管理到土地空間增效,從以水定綠、優化國土空間到優選干預方式,這些創新實踐突破了傳統生態治理的線性思維定式。在工程攻堅深化的新階段,系統思維已成為破解生態治理難題的關鍵密鑰。無論是鄂爾多斯的水綠平衡范式,河套平原的復合生態系統,還是毛烏素的協同治理模式,都昭示著:科學綠化絕非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多過程耦合的系統工程。唯有堅持整體謀劃、協同推進、動態調控,方能在守護綠水青山中孕育金山銀山,讓“三北”大地實現從生態脆弱到綠色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這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答卷,更是留給未來的生態遺產。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黨宏忠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