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昆侖山雪水的千年滋養,年均日照2800小時的淬煉,北緯37°黃金緯度帶的恩賜,孕育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核桃的獨特品質,更讓這片綠洲沃土上的核桃凝萃成一顆顆“綠洲黃金”。
喀什地區擁有全疆最大的核桃種植規模,總面積達200萬畝,年產量超過43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高達72億元。如今的喀什,已形成一條從種植到加工、從銷售到品牌、從文化到旅游的完整產業鏈,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帶來無限機遇。
直播銷售核桃
豐碩成果源于種植業的精細化管理。
近日,在澤普縣波斯喀木鄉玉吉買艾日克村的核桃地里,技術人員正仔細檢測飽滿的青果,園內核桃掛滿枝頭,果實顆顆飽滿,圓潤誘人。“今年核桃的產量和質量均優于往年。”技術人員說。
今年以來,波斯喀木鄉以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為核心,全域推進綜合管護行動。通過網格化責任機制,該鄉派遣林果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搶抓林果管理的有利時機,確保3萬畝核桃“村不漏戶、戶不漏樹”的精細化管理。組織農戶參與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科學修枝等全流程管護。依托喀什地區聯動山東、新疆等科研院所開展林果技術實訓,村民從憑經驗摸索轉向按標準操作。如今,一批掌握綠色防控、水肥調控等核心技術的“土專家”活躍在田間,推動管護水平跨越式提升,畝產顯著提高,較傳統種植增效超30%。
波斯喀木鄉是喀什地區林果業轉型升級的縮影。多年來,喀什地區多措并舉促進核桃產業提質增效,通過構建“專家團隊+技術員+農戶”三級培訓網絡,推廣標準化生產體系。同時,借力區域性綜合交易市場、跨境電商銷售平臺,加速將喀什核桃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經濟優勢。
喀什地區葉城縣是“中國核桃之鄉”,農民家家種有核桃樹。全縣有超過35萬農牧民依托核桃產業鏈實現增收致富,覆蓋種植、加工、銷售、物流、包裝、電商等全產業鏈環節。人均種植核桃1.5畝,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核桃產業的收入占30%。
目前,葉城縣已培育扶持核桃生產加工企業14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2家,核桃農民合作社415家,核桃種植大戶1670余戶,構建起縣有龍頭、鄉有基地、村有合作社、戶有收益的生產經營格局,形成了“一產接二連三”的融合發展模式,帶動全縣人均核桃產業收入4000元。同時,在加工能力建設方面,持續推動企業核桃機械加工一體化建設,現已配備各類核桃加工設備1045臺、加工生產線33條,實現脫青皮、水洗、烘干、分選、剝殼脫衣等初加工環節標準化生產。
從榮獲“中國核桃之鄉”、“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稱號,到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再到2023年入圍“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葉城核桃”的金字招牌正煥發出奪目光彩。
與此同時,喀什地區以科技推動核桃產業提檔升級。
注入強勁科技動能。喀什地區深度強化科技協作,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動,創新設立喀什地區昆侖鮮果產業研究院、營養健康食品創新產業研究院及葉城核桃產業研究院。聚焦品種優選、栽培技術、產品研發與健康營養等關鍵環節,持續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
從傳統種植向現代化精深加工轉型升級。喀什地區通過63家龍頭企業構建起核桃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將核桃精深加工為乳飲、精油、蛋白粉等數十種高附加值產品,年加工核桃18萬噸,創造產值超25億元,帶動1.8萬余人實現穩定就業。依托5家林副產物加工企業,創新實現核桃全資源化利用:從青皮中提取單寧酸,果殼制成機制炭,枝條壓制成優質板材,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凈,僅此一項年創產值1.9億元。
如今,“綠洲黃金”香飄萬里,走進千家萬戶。
喀什地區建成1座年交易量逾10萬噸的區域性核桃綜合交易市場,成為新疆核桃產業的重要樞紐。在對外貿易方面,依托中國(新疆)自貿試驗區喀什片區“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區位和政策優勢,核桃產品遠銷海外,年出口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地超1.6萬噸。在國內市場開拓上,搭建“大倉東移”“疆品南下粵品北上”“滬喀優品”“一盒子喀什”等多元化銷售平臺,年銷售核桃4萬噸。此外,已有30余戶商家攜120余款商品入駐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推動喀什核桃加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陳文軍)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