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初秋時節,正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杏仁集散地——河北省平泉市北五十家子交易市場生意最火爆的時候。
“這種色澤黃潤飽滿、大小均勻整齊的杏仁,現在國內市場銷售價每噸2.4萬—2.5萬元,出口的價格更高些,每噸達到2.6萬元,雖然價格走高,卻供不應求。”亞歐果仁公司董事長薛盡祿介紹說。
近年來,承德市按照“抓一個產品,創一個名牌,筑一個產業,興一方經濟”的思路,大力發展山杏產業,持續深度開發經營,山杏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樹”。
見縫插綠 夯實基礎
山杏種植投資小、好栽培、易管理,2至3年就結果,4至5年進入盛果期。杏樹能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綠化美化,杏仁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近年來,承德市制定出臺《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的若干規定》《承德市山杏基地建設相關政策》《關于加快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三北”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堅持把山杏作為干旱陽坡針闊混交造林綠化的先鋒樹種。
高質量發展山杏產業,基地建設是基礎。承德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李劍說:“當前,承德生態建設面臨新挑戰,深山區林分密集,但近山陽坡地帶綠量不足且立地條件差,造林綠化進入見縫插綠攻堅階段。”
為調動社會各界造林積極性,承德市通過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進一步明確山杏林的經營權,把成片山杏林承包到戶,實行戶管戶受益;把山杏收益權劃分到戶,村、組統一管護,把低產零散的山杏林或用于發展山杏的荒山荒地經營權出租或出售給個人經營。目前,全市有山杏基地520萬畝,年產杏仁1.4萬噸。
培育龍頭 打造優勢
以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契機,著力激發產業發展動力,推進山杏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承德市委、市政府把露露杏仁露列入全市10個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進行幫扶,累計投資3億多元,幫助企業引進瑞士、意大利、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對企業進行技術更新和設備改造,使企業裝備在全國達到領先水平。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一家杏仁深加工企業生產車間
同時,圍繞苦杏仁的加工利用開展多項專題攻關和產品開發,有效提高了杏仁綜合利用價值,先后實施杏殼氣化發電、成型活性炭、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科技項目20余個。亞歐果仁公司實施了“山杏仁全產業鏈發展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可持續發展科技專項項目,提升了杏仁油、苦杏仁苷、脫苦杏仁、活性炭等產品的生產效率和品質。依托沈陽農業大學陳溫福、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蔣劍春“雙院士”團隊,華凈活性炭公司建立了河北省生物質氣化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1.2億元建成國內首個炭電熱肥聯產項目,制定行業標準1個、取得國家專利8項。
壯大市場 綠色富民
據專家測算,1公斤杏仁售價在25元左右,加工成杏仁露、杏仁粉,每公斤可增值90元;加工成杏仁苷精粉、杏仁苷精油膏,每公斤可增值100元到200元;杏殼加工成活性炭每公斤可增值0.5元到2元……目前,全市有直接和間接從事山杏產業的企業近百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7家,帶動30余萬農戶增收,農民靠山杏人均增收近600元。
承德市在抓基地、育龍頭的同時,不斷加大杏仁產品流通市場的建設力度。通過制定優惠招商政策、采取定額收稅、免除管理費等優惠政策,加快市場自身建設。平泉市北五十家子杏仁市場逐漸形成國內北方最大的集專業化、產業化于一體的杏仁交易集散地,初步形成了“買三北賣全國”的購銷網絡,占據國內七成的市場份額。
目前,承德從事杏核加工經營戶有380多個,從業人員3000多人,杏核年吞吐量3萬噸,杏仁交易量1萬噸,年創產值1億元,小山杏已成為承德名副其實的綠色富民產業。(劉環宇)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