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鄆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有林地面積20.5萬畝。近年來,鄆城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實施場地聯動一體發展,帶動村集體、經營大戶共推產業項目、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國有林場良性發展、集體林地有效盤活。
一場多地 場地互動
鄆城縣嚴格按照國有林場改革有關要求,推進政事、事企分開。國有何莊林場實現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到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的順利轉型。
2023年以來,國有何莊林場推行全周期森林經營,實施退化林修復、林下補植、森林撫育、有害生物防控等多個森林質量提升項目,建設了黑楊種質資源林、楊樹品種測定林和無絮楊示范林基地。目前,林場森林覆蓋率75.96%,森林蓄積量27795立方米,已成為平原林區植被資源、野生動物資源和藥材資源最集中、豐富的地方。
為推動國有林場創新發展,鄆城縣堅持增綠、護綠、管綠、用綠、活綠“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探索“林地+苗圃+果林”混合種植模式,每年培育10余萬株無絮楊苗推向社會,林下油用牡丹的保有量超過600畝。
國有何莊林場在保護生態、盤活資源、激發活力的同時,充分發揮專業技術、經營管理等優勢,帶動周邊村莊整合集體林地、成立合作社、發展林下經濟,形成一場多地、場地互動的良性發展局面。
先行先試 創新發展
作為國有何莊林場的原場部,坡里何莊村資源豐富。在鄆城縣林業局和雙橋鎮黨委的幫扶指導下,村兩委班子通過充分走訪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多方考察學習,確定了以寵物經濟為主導,寵物飼草林下種植—寵物特色養殖—寵物草糧生產加工—休閑觀光親子旅游—電子商務運營平臺為鏈條的三產融合發展體系。
坡里何莊村與山東省農科院協同建設鄆城寵物草糧原料生產基地,引進優質草種和先進種植技術。該村首批種植的60畝寵物草第一茬產值24萬余元,畝產值4000元,每年可收獲2—3茬。目前,全村已種植寵物草150畝,今年計劃再種植400畝。
此外,坡里何莊村還依托國有何莊林場生態資源和“五七干校”“知青下鄉”等紅色資源,積極探索林旅融合發展路徑,建設集現代生態產業、森林旅游、田園休閑等于一體的“知青莊園”,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
一地多用 一林多收
以深化集體林改為抓手,鄆城縣與山東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成立全省首個縣級鄉村振興研究院,建立“專家+農民”利益共同體,專家在林下作物品種選育、種植、收獲、加工及利用等方面給予支持。
何莊林場聯合周邊仝樓、永豐集等村莊,推出“林場支部+村支部+黨員+合作社”模式,利用林間空地栽培大球蓋菇,每畝林地有效栽培面積約300平方米,每平方米可產鮮菇5—7.5公斤,前期一級商品菇率達70%以上,相當于每平方米新增產值約60元。隨官屯鎮的航旭菜種植發展到500余畝,一次種植可穩定收獲20年,年均采收6茬,畝均純收益穩定在2000元左右。
如今在鄆城縣,“林下+金蟬”“林下+鄆半夏”“林下+草決明”“林下+紫蘇”“林下+騰鴨”等林下種植和養殖模式得到廣泛推廣,“一地多用、一林多收”的經營發展模式得到廣泛認可。目前,全縣林下種植利用面積2萬畝,林下養殖10萬余頭(只),帶動2萬余名群眾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同步壯大。(任仰勇 李聰)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