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每當寒冷的冬天來臨時,多情的雪就會漫天飛舞,把江山打扮得分外妖嬈。
說起來,冰雪還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冷能源,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冰雪的價值和意義,在認識上有了一個新的飛躍。
建國初期,我國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大山深處沒有道路,沒有機械運輸工具,木材大多是利用冬天的冰雪溝、冰雪槽、冰雪坡、冰雪道,把木材順著溝道放下來,然后用牛馬套子再把木材拖進貯木場。嚴冬,大雪覆蓋著森林,林業工人稱之為生產木材的“黃金季節”。冰雪曾為運送木材做出了貢獻。
有句農諺:“今年麥蓋三床被,明年枕著饅頭睡”。雪確實象棉被一樣,溫暖著大地。冰雪除灌溉良田和殺蟲外,還因為冷凍把空氣中的氮凝聚在雨水中,變成雪花落下來,等于給農田施了一次氮肥。雪還能加速雜草的腐爛,使之變為肥料。雪可把水分儲存起來,供農作物吸收,防止春旱,潤澤土地,難怪人們都說:瑞雪兆豐年。從一定意義上說,雪為豐收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已經對水源、煤源、太陽能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開發利用,為人類造福。可是,對冰雪能源的研究,進展比較緩慢。近年來,日本科學家已經正式以雪作冷端介質,與熱端介質接觸,推動發電。這就為挖掘冰雪的深層潛力和能量開辟了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必將促進科技的深入發展,在物理學的理論方面有了新的建樹。
當今,特別是在能源出現危機的時候,開發和利用冰雪發電,滿足地球上不斷增長的人口的生活需要,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一個美好的前景。遼闊無邊的冰山雪嶺就是露天的資源——“白金”。冰雪的身價隨日俱增,人們對冰雪不再是望而生畏,會變成望而生愛了。
終年被冰雪覆蓋的北極和南極,這片寒冷、遙遠的地球“盡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冰雪資源。一座座宛如摩天大樓的冰山,一望無際,白雪皚皚的山巒和平原,廣袤的南極大陸是一座冰庫。有二、三千米厚,總體積為2450萬立方公里的冰層,竟占了全世界積冰的90%以上,是地球上寶貴的固體淡水源,相當于江河湖水總量的110多倍。令人鼓舞的是每年由南極大陸飄下來的晶瑩冷峻的冰山,約有12萬余座。這些冰山所含的淡水,據科學家估算,是當今世界60億人口平均淡水用量的45倍。南極可稱為世界的最大淡水庫。它是可使大洋洲83%的“旱地”、非洲53%的“焦土”、亞洲38%的缺水區、我國4億畝鹽堿地和16億畝“戈壁灘”變成云夢澤國。離南極最近的智利一直在取南極冰山。大批科學家正在不斷研究理想和取水方案。
北極和南極,這兩個巨大的冰庫存,吸收掉熱帶地區的余熱,從而對一切生物及各種文明生長的生活環境發生著全球性的影響。
當今,隨著森林逐漸破壞,地球大氣層產生“溫室效應”,氣溫可能升高。應用類似“熱核反應”原理的“冷核反應”,在大氣層引爆一些冷核裝置,為地球表面降溫,“冷能”將在未來世界中也會大顯身手。 (孫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