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曾在共和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祖國北疆的這片苦寒之地;他們曾在祖國最為艱難的時期伐下國家建設最緊缺的木材;他們曾在冰天雪地里啃著烏黑的烤窩頭、扛著大肚子鋸行進在齊腰深的雪地里;他們曾在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里喊著順山倒的號子抬起粗壯的原木。
他們中有任勞任怨的產業工人,也有風餐露宿的森調隊員;有英勇頑強的撲火隊員,也有以林為家的管護經營人員;有刻苦鉆研的林業科研工作者,也有默默無聞的黨務工作者。他們在巍巍的興安嶺上留下了血汗與悲壯、豪情與困苦、堅忍與疲憊。
他們有個名字,叫做務林人。他們承受了艱苦環境的摧殘,經歷了苦寒之地的物質匱乏,熬過了林區兩危的經濟蕭條。然而無論生活多么困苦,無論勞作多么艱辛,無論環境多么殘酷,他們從沒有想過退縮,更加沒有想過索求。他們有的只是簡單的兩個字:作風!務林人有一種風骨叫做不畏艱難,崇尚實干;務林人有一種守護叫做忠于人民,忠于綠海;務林人有一種精神叫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一甲子的歲月蹉跎,林區從興盛到兩危再到今天中央決策的停伐撫育。一代又一代的務林人,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不斷推動著林區這輛大車轉動的車輪。今天這輛大車的車輪轉到了我們的手中,林區改革也進入了深水期。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前途無算,任重而道遠。
林區從不缺少精神,也不缺乏作風,只是今天的我們缺少了一份傳承,缺少了用斧鋸和熱血、用青春和汗水留下的大興安嶺人的精神。放眼當前,林區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作風指引是萬不可行的。林區機關作風建設的實施則關系到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能否真正落地生效,能否真正的造福于民。知之不難,行之不易。吾輩同志唯有繼續傳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大興安嶺人的精神作風,把堅定之信念、合抱之決心融入到推動林區改革和轉變機關作風建設的熱潮中,在林區發展的新紀元務實克勤、鞠躬盡瘁。
最后我想用馬克思的一句話與諸位分享自勉:“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左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