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不畏霜寒,獨自怒放于秋風落葉之后,與梅、蘭、竹一起合稱花中四君子。菊花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脫俗的氣質,而倍受世人青睞。深秋時節,欣賞大師筆下的菊花,可以陶冶身心,啟迪心靈。
老舍先生的菊花神韻清奇,沁人肺腑。在《養花》一文中,老舍寫自己與菊花為伴,共計養了一百多種,三百多棵。每到秋天,竟可以舉辦小菊展。菊花培育期長,要整整伺候一年。因此,老舍就得每天擺弄它們,正好和他的寫作生活相調劑。寫一陣子出來澆澆水,搬搬盆,吸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腰腿,再進屋去寫,如此循環,有勞有逸,腦子和身體得以輪流休息,得益不淺。一年暴雨將鄰家院墻沖垮,砸死菊花三十多種,一百多棵,老舍寫在文章里深表惋惜,說:“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
張恨水先生的菊花玲瓏俊秀,生動傳神。在《小紫菊》一文中,張恨水寫道:“山野間有小花,紫瓣黃蕊,似金錢菊而微小。葉長圓,大者有齒類菊,小者無齒類枸杞,互生莖上,其面積與花相稱,嬌細可愛。一雨之后,花怒放,亂草叢中,花穿蓬蓬雜葉而出,帶水珠以靜植,幽麗絕倫。”此時的菊花呈現出一種自然的吸引力。張恨水不僅愛寫菊,還常在菊花叢中散步,構思小說,以致友人們都說:“張恨水的作品得花之靈氣。”每當一部作品問世,張恨水總愛到花市買幾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見他對菊花一往情深。
冰心先生的菊花傲霜獨立,美不勝收。在《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一文中,冰心筆下秋天的首都,到處都能看到菊花。中山公園一進門來,就不自覺地使人歡喜、贊嘆。這爭妍斗艷的千百盆之中,有雪白的如“陽春白雪”,淺紫的如“美女穿珠”,金黃的如“桐花鳳”;瓣的形狀有勺瓣的如“陶然醉”,絲瓣的如“花田試馬”,寬瓣的如“杏花春雨”。冰心最喜歡的是白托紅心的“踏雪尋梅”,黃里紅面的“金闕芙蓉”,還有觸手沾香的“香白梨”。五彩繽紛的菊花,把首都點綴得絢麗多姿。
汪曾祺先生的菊花自然質樸,從容淡定。在《菊花》一文中,他認為菊花品種甚多,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獅子頭、蟹爪、小鵝、金背大紅……南北皆相似,有的連名字也相同。如一種淺紅的瓣,極細而卷曲如一頭亂發的,上海人叫它“懶梳妝”,北京人也叫它“懶梳妝”,因為得其神韻。有些南方菊種北京少見。揚州人重“曉色”,謂其色如初日曉云,北京似沒有。“十丈珠簾”,他在北京沒見過。“楓葉蘆花”,紫平瓣,有白色斑點,也沒有見過。不過,他說在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
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菊花開。大師愛菊,愛的是菊花那種不同流合污、傲世獨立的氣節,所以蘇東坡說:“荷花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正是菊花的可貴品格,也是當代人的精神追求!(荊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