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回望70年來風雨路程,激情難掩,蕩氣回腸。
注視中國地圖,內蒙古自治區雄踞祖國正北方,幅員遼闊,約占國土面積的八分之一,是跨越經度最多、鄰省最多的省份。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國境線長達4200公里。
70年來,自治區各族人民把地區和個人的前途命運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守望相助,砥礪奮進,開拓進取,將這片遼闊的土地由貧窮落后地區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生機勃勃的現代化的內蒙古,所取得的輝煌業績,是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結果,給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帶來福祉,帶來安康。
內蒙古資源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東林”指的是全國四大國有林區之一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也是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區,曾為國家輸送了大量木材支援國家建設。“西礦”指的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豐富的煤炭和鋼鐵資源,工業重鎮包頭北面的白云鄂博鐵礦區及準格爾煤礦礦區最具代表性。包頭的鋼鐵工業和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工業,曾是內蒙古兩大經濟支柱。河套平原的糧倉和錫林郭勒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構建了內蒙古“南農北牧”的構架。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內蒙古也是全國最大的草原牧區,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被評為全國最美麗的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草原風光令世人向往。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人均GDP超過中國大陸平均水平。滿洲里、二連浩特為代表的邊境口岸,與京津冀、東北、西北經濟技術合作關系密切,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輻射區。公路四通八達,高鐵給內蒙古提速,鐵路總里程位居各省第一。
內蒙古注重民族品牌戰略,蒙牛、伊利乳業的崛起,成就了品牌強省。“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羊毛衫、駝絨褲,讓人們冬季的穿著溫暖而不臃腫。呼倫貝爾大草原是天堂草原的代名詞,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一張清爽的生態名片。
我的心愛在高山
高山深處是巍巍的大興安
云海茫茫云霧間
矯健的雄鷹俯瞰著草原
一首《呼倫貝爾大草原》,唱出了草原的遼闊,興安嶺的壯美。《草原夜色美》《鴻雁》等草原歌曲及活躍在基層的烏蘭牧騎文藝團隊,是內蒙古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真實寫照。每年夏季各地舉辦的那達慕大會、祭敖包等蒙古族傳統文化活動和獨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吸引著八方來客。
今日的內蒙古更是魅力四射。航天員從太空返回地面最先著陸的地點是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成為億萬國人注目的焦點。在生態保護建設上,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至今連續15年實現“雙減少”,2.6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得到初步治理。促進了自身生態修復,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治理荒漠化的典范。藍天、白云、清溪、綠草、羊群,構成了內蒙古最美麗的風景。
一組組數據就是一座座豐碑,彰顯了70年來內蒙古在黨的領導下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一份份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觸手可及。內蒙古各族人民發揚蒙古馬一往直前精神,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在實現美麗中國、美麗內蒙古的征程上快馬加鞭,繼續譜寫“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的時代樂章。 □包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