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大興安嶺的六月美得像一幅畫,青山翠綠峰巒如黛,置身于蜂鳴蝶舞的百花園,你就會驚喜地發現,田野山坡、小區樓院到處開滿了野芍藥,或濃妝或淡抹、或整齊或零散地熠耀著繽紛的色彩和芳香氣息,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芍藥是草本花卉,在幾千年前,就出現在中華大地上了,有特別栽種的,也有自然野生的,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色豐富,花瓣可達上百枚,花盤為淺杯狀,淡如芍香、柔美如玉的芍藥花不僅美麗,而且可以鎮痙止痛,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花相”。
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一個風凈云舒的日子,我信步來到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風景區,只見繁花照眼,碧樹迎人,秀水吟溪,柳綠鵝黃。許多花樹掛上了“植物名牌”,上面寫著植物的名稱、種屬和習性,仿佛一頁頁鮮活的科普書,穿行于一條條擺布得恰到好處的花徑之間,嗅著花香,呼吸著空氣中彌漫著的青草的氣息,覓香而行。路移景換,陽光穿叢斜射,石徑碎影斑駁,微風徐來,花枝搖曳,好一幅芳園春景圖!驀然一片紅紅的野芍藥跳進眼簾,我走進細看,在陽光的照耀下,芍藥花被暖風吹展了朵朵霓裳,似片片“云霞”,自由自然從容有度,有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那一種清香攪在潤潤的空氣里,淡淡的、幽幽的,仿佛不是嗅到的,而是感覺到的。
芍藥花在大自然的王國不是當紅主角,沒有花王牡丹的國色天香,沒有君子蘭的雍雅,沒有桃花的艷麗,也沒有自命清高蘭花俊雅俏麗,可是它有高風亮節的美德、低調樸素的品性,姿容很像牡丹花,卻比牡丹花花朵稍小、稍矮一些,雖然花型漂亮,色彩艷麗,卻低調,內斂,從不張揚,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文人墨客的贊頌,古往今來關于吟誦芍藥的佳句可謂多矣。“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閑吟芍藥詩,悵望久顰眉”“醉對數叢紅芍藥,渴嘗一碗綠昌明”。而我最喜歡的一首芍藥詩,是白居易寫的《感芍藥花》,我之所以喜歡這首詩,是因為它道出了芍藥的真品性,不覬覦牡丹的花王之位,不嫉妒同伴們的順風順水,而是甘居人后,悠閑自在。其實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只要有這份隨意和可心,我想別的也就無需求了。
芍藥花經歷了生長、開花、結實、枯萎的生命過程。它花事凋零的時候也是生命最燦爛的時候。花開時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凋零時把自己的一切都毫不保留地獻給人類,芍藥渾身都是寶,通體宣揚著飽滿的正能量,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根、花葉均可入藥,且有養血潤肝、散瘀祛瘀的作用,女性長期服用一些少量的芍藥花,還可令你的容顏潤澤。身處花叢中,對視著芍藥,此刻正盡情釋放著自己的生命活力,盡情盡力地綻放出屬于自己的那份曼妙動人的美麗,想著想著,心底竟涌起莫名的感動,從芍藥身上,看到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種人格。我想其實人生亦如此,逝水流年,不舍晝夜,生命的美好,其實不在我們背后,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只有珍惜時光、珍惜這短暫的花期,盡情盡力地綻放出屬于自己的那份曼妙動人的美麗,惟其如此,才不肯荒廢春光所賦予的一切機會。
花香蝶自來。大興安嶺林區充分發揮芍藥特色產業的優勢,推進“芍藥基地景區”建設,使芍藥變成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一望無際的芍藥競相綻放,漣漪蕩漾,微風吹過,花香撲鼻,晶亮的粉、柔和的白、唯美的景,養心、養眼、養氣、養神。
我真心喜歡芍藥,忠于信念是它長盛不衰的象征,頑強的韌性是它永葆青春的訣竅,舒卷自如是它迷人的風采……它把根深深扎在興安嶺的山水里,生命悄悄融入悠遠流長的歲月中,望著朵朵熱烈而沉靜、優雅而綿長的野芍藥,我仿佛看到了林區人質樸的模樣,他們用智慧汗水孕育著大興安嶺蔥翠的未來,用血脈深情寫就林海碧綠的詩行。 □寧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