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四月興安,乍暖還寒,正是春意萌動的季節,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一個人走出家門尋訪春天的腳步,尋找歲月的足跡。
雖然春寒料峭,但陽光一瀉,檐下便滴水如雨,一根根冰柱,參差不齊地掛在屋檐下,像是房屋的眼睫毛。土地、屋頂在太陽的照射下,露出了本色。郊外,厚厚的河冰正在融化,潺潺的河水慢慢地蠕動起來,泛起酣睡一冬的記憶,叮叮咚咚地敲打著冰面,不時傳出冰層斷裂的咔咔聲。
公路邊幾棵并不起眼的小樹上,幾粒新芽突然闖入眼簾。“哇,這不是毛毛狗嗎!”立即停下腳步,目光貪婪地掃過公路沿線連同草地、河岸上的紅柳,它們佇立在依舊枯黃、灰褐的草木中,色彩是那樣的鮮明。一陣山風吹來,千萬條柳枝隨風搖曳,一排排、一簇簇,相互依偎,更讓人驚喜的是,枝椏上成群結隊的毛毛狗翹首相顧。在這“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沒看到鮮花朵朵,卻先看到這些凌寒綻出的毛毛狗,我這才如夢似醒:原來春天就綻放在枝頭!
毛毛狗是柳樹上的茸芽花蕾,并不漂亮,它的形狀酷似長滿灰白色茸毛的小狗,所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名字———“毛毛狗”。
信步來到北山腳下,在一處毛毛狗最繁密的柳枝下停住腳步,眼前的這株柳樹,枝條上的毛毛狗有三五個,有的幾十個,一串串的。毛茸茸、白瑩瑩、亮晶晶的毛毛狗,從枝上“探出頭”,仿佛仰起小臉迎接春日的撫慰,很淘氣的樣子。用手指觸碰一下,柔軟、細密,捧上一株擦到臉上暖洋洋的,十分愜意,真想折下一枝,把春天帶回家里,突然想起曹雪芹的 《詠柳詞》:“豈是繡絨殘吐,卷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毛毛狗是大興安嶺報春的使者,我怎能忍心折下它們呢,于是伸出的手停在了枝頭。
萬物都是有靈性的,眼下柳枝條以敏銳的身手搶先捕捉到春天的信息。山風陣陣,枝條隨風擺動,發出颯颯的聲音,仿佛在向人們講述久遠歲月里興安紅柳與山里人結下的深情厚誼,以及它們所做的特殊貢獻。
以前,村里人多數將柳條用在農業生產上。他們把柳條割下,成捆背回家,有的人家菜園子的木柵欄有空隙,怕被雞、鴨鉆進去,就會把柳條細密的填充到空隙中;當菜園里的豆角、黃瓜的秧枝長到一定高度時,人們將柳桿插在地里,秧枝們借勢攀援,長勢越發的喜人,最終回報主人的是嫩綠肥碩的豆角、黃瓜。韭菜、菠菜等蔬菜長高時,人們用鐮刀成捆的割下菜園邊的暗紅細柳條,攔腰捆在碧綠的蔬菜上,方便人們買賣。吃過晚飯后,人們在夕陽的余輝中,一邊跟鄰居聊家常,一邊手腳并用的忙碌起來,一根根富有彈性的柳條隨著靈動的手指上下飛舞,大約一個鐘頭,一個嶄新、結實的柳筐編好了。挑著它運送農作物、糞肥很是方便,婦女們挎著它翻山越嶺采來滿筐蘑菇,很有成就感。
村里的女人對柳樹情有獨鐘,陽光燦爛時,她們把一家人的衣物帶到河邊,選柳樹最茂盛的地方,坐在樹下洗涮起來,清洗干凈后,將衣物隨手晾曬在柳樹枝上,經風兒一吹、太陽的曬烤,很快就干了。看著滿樹五顏六色的衣物迎風飄蕩,婦女的臉上笑成了花。
山里孩子沒有玩具,就把長滿葉子的柳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很是威武;折一根粗壯的柳條當紅纓槍,再把柳條截成一寸長,把里面的木質去掉用皮做成哨子,然后攀爬在高高的柳樹上,吹著柳笛或是柳葉,發出清脆的哨音,模仿小兵張嘎站崗放哨。有時發現河里游動的小魚,孩子們會跑回家提來柳筐,進入河中,將柳筐貼著河底兜向河床凹陷處,慢慢行走,柳筐貼到岸邊了,迅速將柳筐提起來,河水從筐底滲出,小魚便截留在筐里了,孩子們將筐里的柳根魚、泥鰍等捉到罐頭瓶兒里帶回家,炸魚醬吃。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柳樹的用途少了,也在一天天淡出人們的生活,淡出人們的記憶。但在林區長大的人,只要看到山野河岸一片片紅云般的柳樹,看到一樹樹隨風搖曳的毛毛狗,就會想起那一段淳樸自然、天藍風情的歲月。
□鐘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