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暖洋洋的太陽照在窗前,我閉上眼睛沐浴陽光,眼前有五彩斑斕的線條在漂移著、跳動著、瞬間把我的思緒帶到了家鄉的七層山。
七層山正好有七層,一層連著一層,一層比一層高,最高的那層山上有“神秘的鐵塔”,還住著守山人吧?小時候守山人成了我心底的一個謎,后來聽大人說山上的屋子是兩層樓房,可我還是對守山人充滿了好奇,隨著年齡增長,才慢慢知道原來住在山上的人也是尋常人家,通往山頂不僅有陡峭的山路,還有繞著山脈的石子路。
我家住在七層山腳下,這里有爸爸的莊稼地,幼苗在太陽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散發著迷人的香氣。爸爸用勤快的雙手一年又一年的勞作,四十載如一日,播種、插秧、除草、除病蟲害、一粒一粒的種,又一年復一年的收,爸爸的勞作終沒有被辜負。多年后的我們,也因爸爸的呵護,收獲了成長。
當然,那田地里,也有我的汗水。有一次,爸爸帶著我們仨姐弟種土豆。先把長芽的土豆切成三四塊兒,放在比較潮濕的地方,發更長的芽,這樣成活率高,再用四輪車扒犁,挖深淺相同又筆直的溝,把切好的帶芽土豆朝上種,土豆塊之間要保持相間的距離,這樣長出來的土豆才好看,也能更好地利用田地,最后蓋上一層厚度相當的土,就大功告成了。那時我們姐弟仨兒比賽種土豆,一人拎一個放土豆塊的籃子,差不多有800米長的地,從田地一邊一直彎腰種到另一邊,累的腰酸背痛。眼快手勤的我穩拿第一。爸爸從四輪車工具箱里拿出熱乎乎的麻花笑著說:“給第一獎勵三根麻花,輸掉的兩位就吃玉米面饃饃吧。”能吃到香甜脆口的麻花,一天的疲勞就扔到九霄云外了。后來,我才知道,爸爸是用給別人家干活貼補家用的錢給我們買的麻花。
七層山腳下還長有艾草,每年端午節早晨,我們還在睡夢中,爸爸就摘了很多艾草,掛在門上、窗臺上、灶臺上,還放在我們鼻子、耳朵邊兒,我們聞到艾草的香味,更不情愿醒,爸爸說:“今天是端午節,讓你們聞聞艾草的味道清神醒目,讓我的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媽媽告訴我們:“在你們還是嬰兒時,為驅除濕疹、痱子,我就用曬干的艾葉和其他草藥煮藥汁,給你們洗澡呢。”長大后才明白艾草的功效和作用,可做枕頭,安眠助睡,還可入藥,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吃完早飯,就會帶上媽媽煮的雞蛋和零錢,找小伙伴們爬七層山。淘氣的我們不走上山的小道,橫跨山腳下的莊稼地,這時的莊稼苗已經破土而出了,不懂辛勤勞動的我們,偶爾會踩在這些幼苗上,以為不是自己家的田地,沒人看到就沒事,但在山腳下勞作的伯伯都看見了,追上來,告訴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以后每次上山,想起此事,都會感到慚愧,卻也懂得了尊重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的道理。
我們這些孩子,每年上山都能開辟出一條細長的小路,卻擋不住樹木勃勃的生命力和漫山遍野花草的生長,我們就會排成一排,三個兩個人繼續開通小路,通往山頂。越往上爬山越陡峭,樹木越茂密,腳下的路越滑,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一條蛇纏繞樹枝、有鼠類的小動物跑過,汗流浹背時,身上又沾了毛毛蟲,還要忍受蚊蟲叮咬。無論怎樣困難重重,卻擋不住我們登上山頂的勇氣,因為我們好奇那天邊的彩虹,林間鳥兒的樂譜。而登上山頂后,就有小商販賣得各種小食品和水果飲品,還有稀奇古怪的東西,這時就可以用自己帶的雞蛋換食品或用零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能開心一整天。
七層山上生長著芍藥、黃芩、桔梗、黃花、蕨菜、蘑菇等野生藥材和植物,還有山杏、山丁子、榛子和沙棘之類的直接采摘食用的果子。有一年陰雨綿綿,正是蘑菇生長的旺盛期,村里的人上山采蘑菇賣錢貼補家用,我也跟著爸媽上山采蘑菇。翻山越嶺的找,當看見在密密叢叢的樹下一片片黃蘑“羞答答”露出金黃,十分激動。我把采來的蘑菇賣掉,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三十元。后來,用這錢給弟弟妹妹買了故事書,那時已經識字的我,每晚給弟弟妹妹講故事。當七層山上杏仁成熟時,爸媽就會頂著烈日,冒著風雨,翻山越嶺摘杏子,回家后就一顆顆去皮、曬干做杏仁,十多天的勞作,就能攢上一筆錢供弟弟上學。
七層山腳下溪水涓涓細流,孩童嬉鬧、父母在田地里勞作。美麗的家鄉山水養育了一方人,也讓這里的人愛上這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陳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