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暖色廚房

劉雪婷
2020-05-28
3230
      如果味蕾是家的記憶,那廚房就是情感的源泉。
  記得小的時候林區物資短缺,每家每月只按照定量發放一些糧食,糧食的種類不多,每個月排隊去糧食局購買的大部分是粗糙難咽的玉米面。
  老媽是巧手廚娘。不多的食材都是她施展廚藝的資源。老媽如魔術師般,將最普通的玉米面發揮到了極致:有時候是發面的貼餅子,一面焦黃酥脆,一面暄軟甜香;有時候是燙面的菜團子,金黃的玉米面包裹著酸菜餡,既減少了玉米面的粗糙,又中和了酸菜因為沒有多少油水的酸澀的味道; 甚至有一次下大雪,媽媽把玉米面和白雪拌到一起,為我們蒸了一鍋玉米面雪花糕,獨特的蓬松口感,帶著雪花清爽的玉米甜香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為了豐富餐桌,春天老媽還采回婆婆丁、燕尾菜、牛蹄菜、四葉菜……為我們包野菜包子、燉菜湯,全家人興高采烈地吃著味道各異的野味,春天的氣息很快將我們有點枯黃的的面色滋養的紅潤有光澤。
  快過年的時候,是老媽廚藝進一步發揮的季節,也是我們兄弟姐妹的“解饞月”。那時候的豆油非常金貴,一年大部分油脂要靠殺豬后肥肉、板油熬成的葷油支撐,而葷油的副產品“油梭子”就成了老媽為我們解饞的重要內容。她把油梭子切碎,拌上一點鹽,一點白糖,作為油酥灑在搟好的發面上,再用葷油烙餅,趁熱吃甜香油潤,為我們兄弟姐妹貼上一層御寒的膘。
  當時糖是奢侈品,為了讓我們能吃上,老媽老爸就開一塊地,種上幾畝甜菜,甜菜葉子喂豬,甜菜疙瘩用自家的大鍋熬成糖稀,裝在壇子里,作為我們冬天吃窩頭的蘸料。平時廚房的下腳料也是老媽發揮廚藝的好東西。舅舅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老媽拿過來,用剪碎的蔥須子翻炒,隨著鏟子上下翻飛,豆渣不再是散亂的一團,蔥須也不再是被拋棄的廢物,在特有的豆腐香味里,金黃的“炒小豆腐”帶著蔥香華麗轉身,我們大快朵頤之后,更隨著歲月寫入童年的記憶。
  所以,盡管小時候物資很缺乏,我對往事的記憶卻總是充滿了甜美和溫馨。這是老媽對食物藝術化處理的功勞,也讓我理解和繼承了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論多么艱苦,認真精致的態度都會讓日子充滿色彩。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文人中流傳很廣的“鱸魚莼菜”的故事:西晉文學家張翰,字紀鷹,吳郡吳江人。被齊王任命為洛陽的官員。見秋風起,張翰因為思念家鄉吳中的菰菜羹、鱸魚膾,而辭官回鄉。盡管真實的歷史上張翰辭官不僅僅是因為想念故鄉的味道,而是當時戰亂紛紛,宮廷內斗不絕,用思念家鄉美味托詞辭官,但這份對故鄉美食的思念,卻讓更多遠離故土的人有了共鳴,也記住了這個美好的與故鄉美食有關系的典故。
  還有中國歷史上的大才子蘇軾,仕途坎坷被一貶再貶,他卻能達觀面對生活,不僅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足以標榜史冊的名篇佳作,還發明了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各種好吃的。相信在艱苦的環境中,將一道普通的食材加工成美味的時候,也讓命運多舛的蘇軾一次次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在崎嶇的人生路上“一蓑煙雨任平生”,精致優雅的走下去。
  古人說,食色性也。美好的食物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更是對生命最實在的犒勞。一樣的食材,不一樣的味道,仿佛就是人生的苦辣酸甜滋味;一樣的食材,不一樣的態度,對廚房也就有了兩種理解:一種是煙熏火燎的勞作場地,一種是有著人間暖色的精彩洞天。  
       □杜景云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