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秋風輕輕吹過,迎來了中秋佳節。佇立興安深處,共享中秋節的那份情意,你可曾聽到明月的呼喚?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人不見古月時,今月曾經照古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詩人筆下的月色萬千美景,有水中月,海上月,松間朗月,曉風殘月……即使賞月時伴有一絲缺憾,中秋時節的月夜依然是美不勝收。
在中秋之夜品月,讓我品出了興安之月的淡淡深沉,品出了月圓之時的國泰民安,品出漂泊游子思念的迫切心情,更品出了月在萬物之上,又在萬物之內的寓意,它的光芒照耀著千千萬萬個家庭。曾幾何時,每每望向中秋圓月,交錯復雜的情緒都會涌上心頭,期盼、思念、渴望,還有深深的祝福全部埋藏心底。
連日來,皎潔的秋月跟鏡子似的掛在夜空中,舉頭望明月,低頭間便看見了母親眼角上的皺紋。年近古稀的母親常常懷舊,時不時地和我講起她從出生到現在的經歷,母親1954年出生,在她的記憶里是黨帶領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如今在有生之年能趕上建黨百年,心中更是無限感慨。望著圓月,母親細數起這些年的過往:來到大興安嶺林區已有四十多年,與家人聚少離多,每逢月圓時總會因思念情不自禁流下眼淚,但今年月圓時,流下的眼淚卻帶著欣喜、高興,因為在共產黨的關懷下母親終于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此刻,那輪明月好像讀懂了我內心的話,愈顯明亮,我只有一個心愿:愿祖國越來越富強,百姓幸福安康。
□韓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