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啪嗒……雨聲由遠而近,忽緩忽急。天色暗了下來,街上的人聲漸漸稀落。
雨聲雖大,卻讓人感到寂靜。氤氳在雨氣的濕潤里,心跳也似乎慢了下來,一種安然侵襲周身,像是被幸福感染,只想沉沉睡去……
這種感覺讓我想到了小時候。撒野跑慣了的孩童,只有在落雨的時候才會被絆住腿腳,翻出抽屜里久違的玩具,一會兒也索然無味了。心癢癢地,總想往外跑,無奈,外面的雨毫無歇氣的意思。望著窗外,或看雨打倭瓜的葉子一起一落發呆,或細數雨滴濺起的水花。這一處,“啪嗒”開了一朵,落了,那一處“啪嗒”開了,又落了,數也數不清。
“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不知跟誰學的這一句歌謠,聽說每叨咕一遍,雨就小一點,多叨咕幾遍,雨就停了。于是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一遍一遍叨咕著。
“呵呵,你還真信了,那你就多叨咕幾遍。”不知何時,媽媽抱著活計進屋來,看我眼巴巴著急的樣子笑了,我也笑了。
我見媽媽進屋,也就全然不顧外面的雨聲了。媽媽像是一團火,有媽媽在的房間頓時溫暖起來。
也就是在這樣不見雨停的日子,媽媽才肯放下外面的活計進屋來。她總是那么忙:春天,扛著二齒子刨地、耕種、澆水;秋天,收拾白菜、卜留克、大豆,到村西頭的麥地里拾麥穗。家里養了幾頭豬,從春到秋,媽媽還要抽空采豬菜,豬吃不了,就曬干菜。媽媽總是在外面忙碌,只有做飯、吃飯,才能看見她的影兒。
此時媽媽也不閑著,手里抱著一堆衣物。那是我們姊妹幾個需要拆洗的棉衣。把每個人的棉衣拆開,里面拆洗一遍,再在膝蓋、胳膊肘容易磨損的地方續上新棉花。大孩子的衣服穿不了了,就改小點重新做。面兒不行了,改成里子,或補上一塊新布。要么是打上一大碗漿糊,開始打袼褙。
也只有這時,我們母女才有時間聊天。
“李家小三學習怎么樣了?你們老師讓你們寫什么作業?”我給媽媽打著下手,讓她拆的更快些。媽媽有一搭無一搭地問著,我則熱心地回答,把小伙伴、同學的趣味講給她聽。
“你就只管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大學那才好呢。”有時候我也會把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時的委屈講給她聽,往往這時,她也不失時機地勸勉我一番。
“考大學?大學有多大呢?”那時,我對將來全無概念,對“大學”是什么更不知所云。不過,媽媽這樣說,讓我從心里涌出一股力量,我覺得,只要我努力,就能像媽媽說的那樣一直上學、上學,成為比小伙伴強的人。
幫不上忙了,我就躺在炕上望著屋頂憧憬著未來。此時,媽媽的縫紉機“噠、噠、噠……”響起來。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合著雨聲,我沉沉睡去,好像夢到了我長大后上學的樣子。(何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