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回吟 ———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開發(fā)建設(shè)70周年抒懷
1
風(fēng)從北方吹來;
從中國正北方吹來;
從莽莽蒼蒼的深處吹來———
她不停地吹著,像一位長者訴說著久遠(yuǎn)而新鮮的故事……
2
整整一天的時間,從牙克石到加格達(dá)奇,從林城到林城。
綠皮火車穿過大興安嶺腹地,像時光回放,浮動著七十年的斑駁記憶;
像象征之梭,過渡著過去和未來的艷麗虹橋。
陣雨來去,忽陰忽晴。
兩條銀色的鋼軌綿延不絕的思緒,一閃、一閃……
3
原林、育林、愛林———
三個緊密相連的小站像路標(biāo),像索引,像林區(qū)開發(fā)史的三段式,串聯(lián)起昨天今天和未來;嶺北、嶺頂、嶺南———
又是三個高低起伏的小站如階梯,如隱喻,如大興安嶺開發(fā)成長的三級跳,從坎坷滄桑到反思反哺,到生態(tài)生息的提升……
4
一座伐木人雕塑屹立林旁,像濃縮的山峰。
狗皮帽子、翻毛皮祆裹滿風(fēng)雪;眉際掃落白毛霜晨;
喊山號子、開山斧、彎把鋸震顫著原始森林;
“爬山虎”、“斯康尼亞”震顫著牛套子、馬爬犁、運(yùn)材路上凍僵的星光———震顫著地窨子、板夾泥簡易房中的回響;
也震顫著一根根曾經(jīng)脆弱的理性神經(jīng)……
5
一截齊腰的伐根正在走向腐朽———
連同“大躍進(jìn)”斧鋸的聲嘶力竭,躲不開“文革”濫砍盜伐的殃及,那一個個瘋狂的晨昏……
它的身旁有一株幼苗掛滿露珠,像昨日滴滴悲催的淚;它的背景是一片又一片的人工林,把反思和行動挺拔成新生的力量!
6
還記得“天保工程”覆蓋的日子嗎?
還記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yè)性采伐的歷史時刻嗎?
朵朵祥云記得;縷縷清風(fēng)記得,遼闊的松嫩平原記得———
2000年12月1日,過伐的森林開始了伸腰舒氣;
2015年4月1日,斧鋸成為歷史,綠色蔓延河山……
7
之后我曾再次走進(jìn)森林———
枝條左牽右拽,像有說不盡的葳蕤話題;
一條小河第一次這樣清晰地鏡鑒云姿樹影;
兩只小野鴨正在一次次練習(xí)沉潛、羽浮……
我一次次在心底為它們惜惜祝福;綠色、共生的詞語已飛出書本,在風(fēng)里,在鳥鳴,在母鹿悠閑的散步中……
8
是的,林場悄悄消失了,但日益圍攏過來的森林永遠(yuǎn)記得曾經(jīng);
曾經(jīng)喧騰的貯木場貯滿了寂寞的空曠,但那一株株柳蘭卻將榮耀穿成了一串串粉紅的記憶。
車流人往化作了輕風(fēng)中的蝶舞蜂飛;而看不見的是不經(jīng)意間的綠蔭滋長,負(fù)氧離子爭相沁脾蔓延!
9
多起來的是堵卡站,把心中疏忽的火魔緊緊捆縛;
讓綠色的家當(dāng)倍加珍疼;多起來的還有林間步道,納四面八方的游人徜徉其間———
誰人不涌動一片憧憬的詩情?
誰人不是大自然寵愛的寧馨兒?
10
聽,摩托車“噠噠”的響聲,正奏響最動人的樂章:
滿坡的山貨———白皙皙的蘑菇、藍(lán)盈盈的篤斯越桔、紅艷艷的牙格達(dá)……
正懸滿大嶺的饋贈和勤勞的誘惑;
看,一畦畦的木耳園正長滿一輪輪致富的希冀;
她更諦聽著大生態(tài)赳赳步履、踏實跫音……
11
列車鏗鏘。
兩個山里姑娘正在津津有味地“直播”著近日“新聞”:
珍稀的飛龍鳥經(jīng)常落在院子里覓食,像熟識的不速之客;
一只黑熊帶著兩個小熊在街邊閑逛,像散步在自己的家園……
人類退了一步,邁向了文明新高地;
獸禽進(jìn)了一步,尋回了原始舊時光。
12
夕陽多情地一抹———
山巒、樺林、松梢……多么鮮亮地勾勒;
嵐霧、林徑、流水……多少明閃的音符……
哦,此刻夕陽正悄悄滑向大森林幽深的夢境,去孕育明朝更絢麗的霞霓;
而與人類共生的和諧之夢正第一次日臻佳期……
13
云朵來來去去,飄向遠(yuǎn)方,播灑福祉。
河水蜿蜒繾綣,流向大海,循環(huán)浩瀚。
高高的大興安嶺上,我的情思跨越了森林的門檻,在偌大、和諧的村莊棲落;
密密的次生林里,新生的林區(qū)正拔節(jié)著蔥蘢的希望,也拔節(jié)著人類期冀的明天!
( 殷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