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季,漫山遍野的野花競相怒放,紅色的百合,紫色的馬蓮,白色的芍藥,開得好不熱鬧。每當路旁粉色的柳蘭花盛開時,我便知道林區進入了盛夏時節。
林區野生柳蘭分布較廣,在林間草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林緣處或道路旁生長得更為密集。我發現在綽源林區景觀大道旅游驛站九思臺前的柳蘭開得最為茂盛,是觀賞柳蘭花的佳地。于是,周末里我約著三兩文友沿著景觀大道一路騎行北上,奔向九思臺欣賞柳蘭,來一場浪漫的“邂逅”。
大興安嶺的夏季綠野如茵、山林著墨。騎行近半小時,我們來到了坐落于景觀大道旁的九思臺前。四根落葉松原條根部朝下,支撐起兩層木質平臺,撮羅子造型的觀景臺別具一格。它的四周被盛開的柳蘭簇擁,自然與景觀完美結合。如果說景觀大道兩側的柳蘭花是星星點點的點綴,那么九思臺四周就是柳蘭的花海,大片柳蘭花詮釋著粉色的浪漫,一直延伸到九思臺旁棧道深處,牽引著游人尋芳的腳步。
柳蘭為柳葉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枝葉像柳,花似蘭,故名柳蘭。柳蘭可入藥,具有潤腸、止血等功效。株高一米左右,莖直立,不分支,葉長披針形,全綠有鋸齒,花瓣為紫色,觀賞價值極高。柳蘭花穗大,花色艷美,在林區無垠的綠野上肆意地盛開,如紫色祥云般格外艷麗奇特。不時引來蝶飛蜂舞,更能吸引游人停車駐足觀賞,可細細品味出柳蘭花兒的恬靜與淡然。聞之,芳香直抵心底。
柳蘭的適應性很強,紫色的花穗鮮艷耀眼,扮靚了大興安嶺最美的季節。正因它適應能力強,所以林區人才格外喜愛它。
每年立秋,被霜露侵染后的柳蘭,葉子開始萎敗枯黃,綠色漸退,變成以圓柱形蒴果開裂,露出白色種纓的形態。白色種纓毛茸茸的,似荻花般樸素而柔細,且長期駐留在枯徑頂端,一朝花謝跡可覓,這也是絕大多數花草不具備的特點。
柳蘭寧靜、忍耐、安靜、淡然,跨越了清冷,溫暖了殘陽,渲染了落日,用生命詮釋了詩的禮贊———葉似柳葉花如蘭,笑傲清秋志向堅。白纓勝過三冬雪,留得芳華待來年。(包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