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不久,便迎來節(jié)氣———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個節(jié)氣,在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陽黃經(jīng)達330度時,就迎來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大意是說,雨水節(jié)氣過后,降雨量逐漸增多,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快來了。
雖到雨水節(jié)氣,可大興安嶺卻似乎還與冬天“藕斷絲連”,揮之不去的寒意仍在徘徊,人們出行時,還穿著厚厚的棉服,戴著帽子,幾陣風吹過,仍感覺徹骨的寒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倒春寒”。難怪老人常告誡年輕人要“春捂”,這是古人根據(jù)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有關穿衣的養(yǎng)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的大興安嶺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風寒而致病,所以“春捂”是有道理的。
人在戶外雖感絲絲涼意,但目之所及卻處處透露春意。看,太陽的光越來越明艷,耀眼的光芒照在窗戶,讓人覺得溫暖,天空也像是被誰擦拭過一樣,變得越來越藍,也越來越清澈了。鳥兒不再形單影只,也不再在風中瑟瑟發(fā)抖,總在吃飽喝足后,呼啦啦地一大群停在屋頂,安逸地曬著太陽或是棲息在枝頭,嘰嘰喳喳地高唱著春之歌。覆蓋在田野、山峰、河面的雪越來越薄,屋頂?shù)难┮不伤温湓陂芟拢闪艘慌疟駪汛荷倥邼痛沟难劢廾:锏穆繁惶こ晒饣谋罚M而慢慢露出土地。園子里的凍白菜、窗外置物架上的凍魚凍肉都招架不住陽光的溫言軟語,漸漸解凍變軟,真如老人說的那樣,初春凍人不凍物。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中,極為傳神地寫出了這一氣候特色。君不見,雨水節(jié)氣以來,大興安嶺的雪越來越密集,也越下越大嗎?前一陣,太陽剛剛把一地的雪融化,些許露出黑黝黝的土地,僅一夜之間,推開屋門,呈現(xiàn)于眼前的又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意人間了。看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林農(nóng)又把酒言歡:這雪好呀,瑞雪兆豐年!日夜守護森林的護林人不禁說道:下大雪了,氣候不那么干旱,有利于森林防火。拍客們則覺得這是留住銀色世界、彌補冬天沒拍到好片子的最佳時節(jié),天氣沒有冬天那般冷,背著相機,在潔白的雪絨地毯上留下一行行腳印,就去捕捉藝術照了。孩子則會在春雪中堆雪人、打雪仗,笑聲、喊聲,震落了枝頭的雪花,五顏六色的棉服映襯著白雪,像春天盛開在原野,沐浴在晨霧中的一朵朵野花,是那樣的絢麗多彩。山谷里的杜鵑,在飛雪中鼓脹起芽孢,醞釀著春天的故事。
“天將化雨舒清景,萌動生機待綠田。”光陰易逝,季節(jié)催人。雨水時節(jié),滋養(yǎng)著人聲鼎沸的城市,也充斥著安詳恬靜的鄉(xiāng)村。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開啟了一年的計劃和打算,他們深知,只有認真付出,才能換來豐厚的收獲。
雨水時節(jié),春風微寒陽光煦暖,無論是懵懂少年,還是垂暮老人,對春天的期盼都一樣熱烈。在天氣晴朗的晌午、在通向郊外的馬路上、在灑滿春光的河壩上,總會有人,或戴著耳機聽音樂,或牽著小狗散步,或騎著自行車悠閑漫游,他們就這樣安然接受暖陽的撫慰。
萬物“潤之以風雨”,雨水,是充滿生命內(nèi)涵的節(jié)氣。在這萬物待發(fā)的美麗節(jié)氣里,愿我們都能迎來飽滿的雨水,生長出風光旖旎的一整年。(鐘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