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侯廣安
我出生在吉林農村,在那里度過了美好的少年時光。記得小時候,我總會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媽媽總是不厭其煩,笑著對我說:“你是從大地里長出來的呀!”
也是從那時起,我總以為人就像小草、小樹或者莊稼一樣,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
爸爸、媽媽都是農民,童年時家里生活條件很艱苦,而我最開心的事,是和一群孩子不受任何約束,盡情地打鬧、玩耍,撒著歡兒在大地上奔跑嬉笑。
在農村,沒有照看孩子的地方,小孩兒獨自在家,大人們又不放心。很多時候,我們就跟在爸爸、媽媽后面,來到莊稼地玩耍,我們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在這個“天然游樂場”里玩泥巴長大的,這個“天然游樂場”是和大地緊緊相連的,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樂土。
每次大人把孩子帶到地里,就開始犁地、播種、撒肥,小孩兒很快湊到一起,一會兒捉蟲子、逮螞蚱,一會兒抓小鳥、攆兔子,玩得別提多開心了。小女孩就在地頭三五個一起玩她們自編自導的游戲,小男孩則開始揚土,一時攪得大地塵土飛揚,再看我們,個個成了“大花臉”,汗水和塵土在我們臉上早就和了泥,我們只知道取笑對方的臉臟,卻不知道自己也是滿臉泥土。
瘋累了,我們幾個孩子就偷偷用水和稀泥,這不能讓大人看到,因為那時各家地里還沒有澆灌的水井,這些水都是大人們帶來喝的。要是誰家的孩子要水喝,家長是不會阻攔的,就怕我們浪費水,所以我們和泥玩的時候,盡量會剩下一部分水,要知道,大熱天沒水喝的滋味很難受。
和好的泥土被我們捏成各種形狀,也就成了我們的玩具,畢竟那時還小,玩著玩著,我們就感覺到累了、困了。這時大人都在干活,哪還顧得上我們,我們也不管那么多,順勢躺倒在松軟的泥土,感覺跟家里的土炕差不了多少,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覺。有時大人們聽不到我們這邊的動靜,就會隔老遠喊上一句:“孩子們,可別在地上睡著了,會著涼的!”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根本顧不上往我們這邊看。有時,我的嘴巴里會嚼一根不知名的香甜青草,看著眼前的野花隨風搖曳,漂亮的蝴蝶一會兒飛過去,一會兒飛過來,小鳥也在眼前偶爾掠過,我們躺在藍天白云下,很快睡著了,有時也會被夢中的情景驚醒,但卻感覺輕松舒暢,心里美滋滋的。
有時我們跑得遠了點,大人們看不到我們,就會扯開嗓子大喊幾聲我們的乳名,空曠的土地上,呼喊聲被風送得很遠,我們聽到喊聲,估計到吃飯時間了,馬上扔掉手中的泥巴玩具,大步向爸爸、媽媽奔去。
這時,爸爸、媽媽看到我們滿手泥巴,滿臉塵土,不但沒有責怪,還會笑瞇瞇地說上一句:“都瘋成啥樣了,不知道餓呀?”在爸爸、媽媽眼里,土地是最親密的伙伴,是大地養育了祖祖輩輩,泥土是最好的東西,只有在泥土里摸爬滾打過的孩子,才能結實無比、健壯成長。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還是認為一個人的童年或者少年,最好多與土地接觸,并在鄉村度過。因為來自泥土的氣息是最純真,也是最質樸的。
我在鄉村度過的那些與土地相伴的日子,是那樣歡樂和充實。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林區孩子們的童年離土地越來越遠,我真心希望孩子們有機會能走進自然,多多感受泥土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