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穆杰
民以食為天。我國的美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占據了不可磨滅的地位。之所以在春節話美食,就是因為“吃”是中國人歡度春節的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方式。每逢春節,家人團聚時,都會準備很多美食,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在東北,從有記憶起,進入臘月后,家家戶戶開始忙年,除了打掃衛生、辦年貨,就是一家人一起吃美食。小時候物資匱乏,人們能吃上一頓白面饅頭、偶爾吃上一碗肉,就很奢侈了。正因為如此,一年到頭,人們唯一的念想便是對過年的期盼。因為不管怎樣,過年總會有好吃的,餐桌上會出現平時見不到的一碗紅燒肉和兩盤水餃。
北方過年,最為講究的就是吃餃子了。除夕時,家家都要包一頓餃子吃,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由于白面餃子形狀好像銀元寶,皮薄肉厚,象征著“新年發大財,元寶滾進來”的意思。餃子不光樣子好看,餡也多種多樣,有牛肉蘿卜、酸菜豬肉、三鮮、芹菜豬肉等等。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包上一枚小小的硬幣和最甜的糖。吃到錢的,這一年都財源滾滾,吃到糖的,小日子甜甜美美。
去年除夕夜,孩子們為了吃到錢和糖,可把他們撐壞了。說到孩子,他們最喜歡的美食就是各種零食。超市里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花生、瓜子、巧克力、蛋卷、薯片、葡萄干……來置辦年貨的人們,特別是帶孩子的,都高興地笑著、挑著。當然,不管是誰家買零食都少不了挑些五彩繽紛、味道各異的糖果,寓意來年生活幸福和甜蜜。
單單是零食,還不能體現春節美食的豐盛。吃年夜飯,才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刻,豐盛的年夜菜擺滿一大桌,小雞燉蘑菇、清水大肘子、糖醋排骨、紅燒豬蹄、清蒸魚、白灼大蝦、烤羊排、蒜蓉生蠔……真是讓人垂涎欲滴。闔家團聚,一起圍坐桌旁吃團圓飯,難以言喻的充實感總是填滿心頭,人們在享受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在享受著那份快樂的氛圍。
餐桌上無魚不成席。不管是什么菜系,都離不開魚。尤其是我們東北的春節,更離不開魚。“魚”與“余”同音, 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這是我國千百年來的情結。魚,總會出現在中國人春節家宴上,有的地方年夜飯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新一年,表達對新的一年“有頭有尾”的祈愿。古老的魚風魚趣,在春節時給千家萬戶帶來了吉祥美好的祝愿,看似一種形式,實則傳遞人們的生活情感與向往。
在春節萬家團圓之時,象征團圓的“四喜丸子”可是必不可少的一道東北菜。大個的丸子是用剁碎的豬肉加上淀粉制作成圓球狀,經過油炸澆汁而成,既香又嫩,吃了讓人還想吃。而我們家,每年最有特色的一道保留美食,就是糖醋排骨,母親每年年前都會到市場選購上好的豬排骨,拿回家切成段煮熟,調好糖醋汁大火翻炒,因其味道獨特,深受全家人喜愛,久而久之就成了我們家年夜飯的主打菜。
除此之外,年夜飯餐桌上還會有特制的面點。最常見的就是黏豆包,經過燙面、醒面、烀豆、揉搓、包餡等工序制作而成,再放在蒸籠上蒸熟,吃的時候蘸上白糖,純純的美味佳肴。而各種純手工制作的發面面食,也是形狀各異,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面塑小動物呈現在盤子中,還真是有點舍不得吃。元宵節時,還能吃到元宵,那彈性十足的糯米包著各種風味的餡,潔白的湯圓在滾燙的鍋中翻滾,吃在嘴里香甜軟糯,別具一番風味,正是正月十五的一大特色。
隨著時代的變遷,年夜飯也與時俱進,如今人們更注重的是健康、全家團聚的氛圍和享受濃濃的年味。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到飯店吃年夜飯成了一種時尚,幾家親戚相約飯店,沒有了買菜做菜的忙碌,免去了刷鍋洗碗的勞苦,熱熱鬧鬧吃酒品肉豈不是優哉游哉。
如今物資豐富,生活水平提高,日常的生活中,人們想吃什么想穿什么都可以隨時買,水果糕點,超市里應有盡有。隨著除夕臨近,一聲聲電話、一個個視頻,不時響起的鞭炮,年的味道越來越濃。
其實,過年的美食數不勝數。而春節話美食,是團圓的象征,是親情的寫照,讓平日里十分平常的食物充滿溫暖,帶來濃濃的年味。春節話美食,也是我們心中一個永不消失的情結, 一個幸福的隱喻,意在傳達美好,展望未來幸福的新生活。